2022培根随笔读后感培根随笔读后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起随笔,大家应当都有印象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以下是我整理的培根随笔读后感,欢迎大家共享。培根随笔读后感1西谚道,有一千个观众,便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戏剧如此,对学问的相识也不相同。培根说,“机巧的人轻视学问,浅薄的人惊服学第1页共23页问,聪慧的人却能利用学问”。轻视学问,因为太看重自己,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惊服学问,因为太看轻自己,以为自己无用,利用学问则取中庸之道,把自己摆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的确,有学问是回事,而用学问则是另一回事。事实上,用学问有时不在学问之内,而在“学问”之外,是超越学问之上的一种感悟与直觉!假如我们再细仔地推想下去,那么就会发觉冰层之下的隐私有学问,不过是一种积累,一种秉承;用学问更多的是一种创新,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建。创新意味着变更事物的本身、环节、模式、观念、思想;创建意第2页共23页味着按自己的目标去大胆的思索或大胆的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东西。培根随笔读后感2培根随笔是我爸新给我买的一本书,一看作者介绍,我的妈呀!培根可是英国鼎鼎大名的大哲学家!(我以前还真不知道)这样鼎鼎大名的人物写的书,我一万个看不懂,可老爸非让我看。老爸老爸你真是“老”糊涂了呀!也忒高估我得实力了吧!诶,真是奇哉怪也……无奈之下,我翻开了此书……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此书中有论死亡,论爱情,论交友,论无神论……甚至还有论婚烟!虽说有许多论,我还是找到第3页共23页论读书。里面说,读书可以增长见识,陶冶人的情操……整个吞枣的读完此书,我又收获不小。是呀,哲学有时还真有用呢!!!培根随笔读后感3本暑假我读了《培根随笔》,读完后感受很深。本书总共有58篇,经验了3个发展阶段,经过作者的不断增删修改,才问世于世界,本书是作者穷其毕生精力所著的一部人生随感作品,凝合了培根思想的精华,严密的逻辑思维,精辟有力的辩论,睿智的远见等,这些铸就了这部书是一部传世名著,永不褪色。第4页共23页其中最让我感受颇深的是《论生死》,培根认为,人类恐惊的思维的缘由是听信了太多的鬼怪传闻,然而作者却冷静的看待死亡——将其视为人生必不行免的归宿,以及对尘世罪孽的偿还。这种看透生死,大无畏的精神令我钦佩!这部书真的“狠”不错,举荐大家阅读!培根随笔读后感4读过培根的散文随笔,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文艺复新时期的状况得知培根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他的散文清楚明白,很简单就能明白,文章关注现实,集中的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第5页共23页文章中运用了很多比较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并讲解并描述了很多人生哲理,能够让我们从中学习到许多道理,我们也能够把散文中的美丽语句积累下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水平。培根随笔语言凝练美丽,意蕴深刻,不多的文字中,却蕴含了很多丰富的哲理,因此我们就应向培根学习,把他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我们的作文当中,并且学会如何用小故事来描绘出深刻的道理。培根随笔读后感5这个暑假我读了《培根随笔》这本书,我喜爱他的一句名言:“学问就是力气”。第6页共23页这位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试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诞生于1561年,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他生于豪门,聪颖早慧,从剑桥高校毕业时仅15岁。三年后父亲病故,由于他是继室所生的小儿子,没有分到什么遗产,只得独立谋生,一时债务压身,饱尝时态炎冷。后来他通过自修获得律师资格并步入政界,几经浮沉后成为国家重臣,最终因一桩至今仍众说纷纭的受贿案被国会弹劾去职。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和哲学领域内的建树。他提倡通过试验揭示自然的奥妙并身体力行从事科学试验,他的散文随笔一共有第7页共23页58篇,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英国文学专家王佐良先生说培根“对每个题目都有独到之见,诛心之论,而文笔紧凑,老练锋利,说理透彻,警句跌出”,这是中肯的评论。培根随笔读后感6急于求成是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