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基层社区挂牌过多问题分析与对策今天,公文素材库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一、基层社区挂牌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一是社区普遍挂牌多,挂牌的种类、数量差别也大。社区挂牌,多数是体现某项工作职能,也有的是体现某项工作在该社区试点先行,还有的是体现该社区某项工作达标了。挂牌的要求来自省、市、区、街道,各地要求不同,社区挂牌也就不同,相同工作牌子的称谓也不尽相同。有的社区为体现对某项工作的重视,还在各小区都挂了该项工作的牌匾。由于上述因素,不同社区乃至同一街道的不同社区挂牌的种类、数量都有差别,有的差别很大。二是社区挂的牌主要集中在党建、综治维稳、人口计生、工青妇、法律援助、民政和劳动保障等部门。除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2块牌外,其他牌子的分布是:组织部门(含关工委),综治信访维稳部门,人口计生部门,妇联,司法部门,公安部门,教育、共青团、工会、人大,残联。三是随着工作重心下移,社区的挂牌在迅速增加。据调查部分社区反映,近几年社区的挂牌以每年几块的速度在增加。从调查情况看,社区“牌子”多主要反映出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增挂牌的随意性比较大。各部门在向社区推进工作时,往往以文件、通知等形式提出在社区加挂“xx牌”的要求,而该项工作是否需要加挂牌匾,没有认真听取基层的意见,没有职能部门集中审核,是由各部门自已说了算,随意性比较大。另外,社区对挂牌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有的牌匾上级发下来之后长期存放在仓库里,有的对牌匾样式自行予以改制加工,缺乏统一的规范。(二)越分越细、重复挂牌的问题突出。如在党建方面,除挂了社区党支部的牌子,还分业务挂了党群工作站、党代表工作室、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党员电教室、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第1页共3页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等牌子;妇女工作方面,挂了妇女工作委员会、妇女之家、妇女维权工作站的牌子;在综治维稳方面,挂了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室、消防安全委员会等牌子。(三)“牌子虚挂”现象令基层反感。基层反映,有的部门热衷于“挂牌子”、“铺摊子”是搞形式主义,把牌子挂到社区,就为了表示重视这项工作、工作进了社区,实际上并没有深入社区做指导服务工作。不少牌子是虚的,因无人员无经费保障、无年度工作安排,实际上没有意义、不起作用,有的挂了牌后一年也没做一件事。有的社区负责人谈到,社区作为基层服务机构,应以服务为主,上级一味挂牌子、延伸管理职能,把社区变成级别最低的衙门,也使社区建设陷入了“重管理、轻服务”的误区。对有的部门检查考核时,偏重看是否挂牌、相关制度是否上墙、有无活动记录等表面工作的做法,基层普遍反感,并认为这种做法助长了工作漂浮、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四)“牌子”多加重了社区的负担。一是每块牌子都要有一个相对应的机构,而社区的人员、经费有限,只能疲于应对。二是各类“牌子”挂到社区,导致社区需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被问责追责的事项越来越多,增加了基层干部的管理压力。三是“牌子”多,导致检查、考核、参观的增多,迎来送往分散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精力。四是“牌子”多,导致社区每年上报各类数据统计、总结的工作量增大。二、整治社区“牌子”多问题的建议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石,新形势下各部门更加重视社区工作,希望在社区发展业务工作平台,这种愿望是好的,但“牌子”多不符合基层的实际,并导致形式主义、加重基层负担等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坚决进行整治。座谈调研中,社区和街道、区、市相关部门就整治“牌子”多问题提的意见建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全面清理社区的牌子,扎实推进“治牌”工作。建议尽快由自治区统一部署开展专项清理工作,组织力量对社区现有牌匾的挂牌依据、实施部门、人员经费、工作实效等情况第2页共3页进行全面摸查、分类梳理,在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建设的基础上,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好“治牌”工作方案。基本思路:一是“并同类”。一个部门最多只挂一块牌子,工作职能相近的部门尽量联合挂牌,一般性工作都纳入社区工作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