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精选4篇)《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读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并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理解描者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善良、纯朴的美好心灵。三、教学准备课前去市场、集市上观察、接触小贩,尤其是卖东西的老人,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他们的内心世界。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师:同学们,老师已布置大家去接触观察了小贩、卖东西的老人,你对他们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些什么感受?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课文读一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认准字型;2、想一想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了一件什么事。3、刚才我们读过课文了,谁来说说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细读感知感受老人形象1、学生细读课文,思考:那么这是不是一个小气的老人呢?2、小组沟通。3、全班沟通。(1)老人的“小气”主要体现在对待“二婶”的态度上。学生读相关的语句。老人为什么会连一个铜板也那么在乎呢?(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老人小贩的身份,体会到老人做的是小本生意,这样“少一个铜板也不行”是生活所迫。)(2)老人的不小气,则体现在对待小作者“我”的态度上。主要抓住以下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A、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抓住关键词“一声不响”“笑呵呵”等,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指导学生朗读。)下载后可任意编辑B、老人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抓住“半天才明白”“永远不会忘记”,引导学生体会,再指导学生朗读。)(四)品味赏读,积累背诵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一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全文,体会句子的意思。3、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自由读或者背诵,体会感情。(五)拓展延伸1、师:文中老人的两块烤山薯,使我温暖至今。我不仅得到了两块烤山薯,而且得到了用金钱买不到的关爱。确实,金钱有时能买到一些具体的物品,却买不到一些无形的东西,比如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钱能买到药品,但是买不到健康。请你想一想,钱还能买到什么却买不到什么?小组内沟通,互相启发。然后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2、全班沟通,相互评议。(六)布置作业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会认8个字,会写7个字。2.正确流利的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亮晶晶”之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重点难点:正确流利的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找出“亮晶晶”之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法学法:导读法小组合作沟通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导入揭题质疑同学们知道毽子什么样子吗?课文围绕毽子里的铜钱。,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1.读课文依据课后生字表,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将课文读通顺。2.找同学认读生字。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请同学领读,开火车读。4.小组内分段读课文。5.集体读课文,读自己喜爱的段。6.小组推举同学分段读课文。7.在文中找出如“亮晶晶”一类的词语,体会他们的意思。8.理解词语栉风沐雨:用风梳头,以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历经艰辛。栉:梳头,梳理谦卑:谦虚而恭顺。引导学生比较同义词,体会表达含义的不同。谦虚:有自知之明,不骄傲。谦恭:谦虚而尊敬。谦逊:谦虚恭谨,多指态度谦让、有礼貌。佝偻:脊背弯曲9.组内分角色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10.小组推举读课文三、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开火车读生字2.分叫色朗读课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整体感知,畅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