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创意教案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1、性质:专业基础课《图形创意》是平面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目的在于通过写生、变形、再创作、培养学生认识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摆脱习惯的思维方式,从新的角度去观察、认识、理解、表达事物。了解和运用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为艺术设计打下良好的创意基础。2、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和培养学生发现图形,创造图形和处理图形的能力。使他们掌握现代图形设计观念,创意策略,表达方式和造型规律,熟悉各类图形的特点并能灵活应用。在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授与大量配套练习有意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视觉传达各领域,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打好基础。本课程的学习重点是:1)基本元素训练、特定元素训练基本要求:通过理论传授使学生对图形设计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由浅入深的设计练习,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1.图形概述2.图形创惹3.图形表现2)异影图形基本要求:从现实的生活影子中寻求新的创意。要求学生放弃写实性影子的概念,在写意影子的基础上寻找异影的可塑性。1.异影的原理2.异影的意义3.异影的可塑性4.视觉化异影的美学质量3)反转图形基本要求:反转图形的训练正是强调虚实的同等重要,要求学生用心观察发现生活中"一语双关"的设计元素。主要内容:以中国太极图和超现实主义经典作品为例,说明反转图形的含义及视觉效果,并分析反转图形的特征及构成条件,挖掘反转图形的艺术价值。)显异图形4基本要求,强调显异图形的创造观念,显异图形不在于追求生活上的真实,要注重视觉惹义上的艺术性和合理性。主要内容:讲授显异图形的"重整体"的概念和视觉化的美学质量及如何解决物与物、形与形之间的对立、矛盾,使之协调、统一。5)延异图形基本要求:这是一种创造的综合能力,要求把握事物变化的全过程,作由此及彼、由表入里、由浅及深、推陈出新的创意设计。并运用高度的抽象能力及具象的表现来体现一种创造。主要内容:相似形的两个元素如何进行延异;不同形的两个元素如何进行延异。3、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图形的创意与联想,了解并熟练应用最常规的表现手段,将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并敢于打破思维常规和视觉常规,做出具有一定视觉新异的作品。在教学方法上将采取以下方法:1)突显课题设计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课题的方式、资源、线索、内容、媒介、程序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以分解与综合、趣味与理性、发散与交叉等多元、多维、多样化课题设计方法,体现出课程的过程性与开放性。2)加强教学环节的链接与整合,将理论讲授、信息收集、专业调研、草图构思、讨论讲评、材料选择、作业制作、课程总结等方面构成综合与多样的教学方法。3)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体验,强调绘制大量的草图,多次快速方案练习,展开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讨论,综合性的文本制作等。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使课程资源、内容等知识范畴的材料得以优化。二、课题和课时分配:学时:4812学时/周课时分配单元课题讲课实践/作业一形及图形概述22二图形设计的构成要素与设计原则22三图形创意的应用22四图形创意思维210五图形创意表象形式与手法210六图形创意联想210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形及图形概述(讲课2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的定义及图形传播的起源及变革,明确图形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优势,树立科学的现代图形设计观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图形的基本概念2、图形传播的起源及变革3、图形设计的价值和意义4、现代图形的设计观念课堂实践及课后作业:针对本章内容的思考和理解授课内容:1、图形的定义来自英文“graphic”,词意为由绘,写、刻、印等手段产生的图画记号,是说明性的图画形象。它是有别于词语、文字、语言的视觉形式,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大量复制,是传播信息的视觉形式。著名设计理论家尹定邦先生在《图形与意义》中指出,“所谓图形,指的是图而成形,正是这里所说的人为的创造的图像”,而图形存在的价值就是传达。由此可见,图形首先是作为一种交流信息的媒介而存在的,有很强的功能性,和文字语言等媒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