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相关典故:朗读全诗岁亦莫(mù)止猃狁(xiǎnyǔn)之故载(zài)饥载渴王事靡盬(gǔ)我行不来(lài)彼路(lù)斯何四牡騤騤(kuí)小人所腓(féi)象弭(mǐ)鱼服雨(yù)雪霏霏概括每章内容第1章至第3章: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之因及军旅生活之苦。第4-5章:行军作战之紧张。第6章:戍卒归途之悲苦。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你的看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你的看法。简单小结: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采薇》艺术特色小结•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其次,诗歌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再次,旋律协调,音节和谐,重章叠句,一唱三叹。陶渊明陶渊明(365—427)陶渊明(365—427)东晋东晋同时也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字字元亮元亮,或云,或云名潜名潜,,私谥靖节,私谥靖节,自称五柳先生。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浔。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他年青时曾任彭泽县令时有“不集》。他年青时曾任彭泽县令时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后因对社会现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后因对社会现实极为不满,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实极为不满,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只得去职归隐。只得去职归隐。他的作品,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他的作品,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描绘静谧田园生活和淳朴的农村景物的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描绘静谧田园生活和淳朴的农村景物的田园诗,历代诗论把他归为“田园诗人”和“隐逸诗人”。他园诗,历代诗论把他归为“田园诗人”和“隐逸诗人”。他的诗开创了文学史上“田园诗”的流派。他的代表作有散文的诗开创了文学史上“田园诗”的流派。他的代表作有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辞》、诗歌《饮酒》等。有《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辞》、诗歌《饮酒》等。有《陶渊明集》。《陶渊明集》。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晋陶渊明晋陶渊明田园诗派田园诗派南朝南朝··宋谢灵运山水宋谢灵运山水诗派诗派唐王孟山水田唐王孟山水田园诗派园诗派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派发展脉络土地平旷,屋舍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作,男女衣著(着)悉如外人,黄著(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发垂髻,并怡然自乐。————陶渊陶渊明明『桃花源记』『桃花源记』关于辞的题材特点:辞是诗歌和散文结合的一种文体。*概括本文的情感及内容思路:•(一)归心似箭,自责自悔:辞官•(二)天伦之乐,自安自乐:抵家•(三)田园之乐,隐居之乐: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劳作之乐--出游之乐•(四)虚心适性,乐天安命:述志*找出名句,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