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甘霖学习目标1.识记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结构。2.理解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3.结合实例说明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态态度度与与品品德德的的形形成成内内容容概概览览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态度的实质与结构品德的实质与结构态度与品德的关系态度的实质态度的结构品德的实质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依从、认同、内化。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外部和内部一、有效的说服二、树立良好的榜样三、利用群体约定四、价值澄清五、赏罚控制教学重点1.态度与品德的结构2.态度与品德的关系3.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4.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5.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6.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极其关系内容:内容: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二、品德的实质和结构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一)态度的实质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经常表现为趋避、喜恶等第一、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行为反应本身第二、态度不同于能力,它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而能力同样为倾向性,是决定个体能否完成某任务的倾向性第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二、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如好人坏人2、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情绪或情感体验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行为反应的意向或意图一般来说态度上述三成分是一致的,也有意外如拉皮尔的亚裔偏见研究:反映知行脱节P178二、品德的实质和结构(一)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品德是个人在道德观念控制下的自觉行为---品德是认识和行为的统一,所以精神病人的行为不能认为是有品德的。(二)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部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核心部分。1、道德认识指对道德规范及执行意义的认识(1)道德知识(2)道德信念(3)道德价值观念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道德认识,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和支配作用。2、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面而产生的情感体验。(1)内容:义务感、责任感、羞耻感、集体感(2)形式:直觉的道德感如荣誉感羞耻感想象的道德感如英雄感伦理的道德感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3、道德行为: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意义的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一)相同点:1、二者实质相同:都是影响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2、二者结构一致:都由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组成。(二)区别(二)区别11、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的范围大、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的范围大于品德于品德22、价值内化程度不同:、价值内化程度不同:((11)接受(注意)接受(注意))((22)反应)反应((33)评价)评价((44)组织)组织((55)价值性格化)价值性格化态度品德“接受”,即注意,如学生愿意听各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反应”,留心态度对象,并做一点相关的事情,即愿意并实际参加某项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评价”,即按价值准则行动后获得满意感或愉快感,赋予自己的行为以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