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时间:2016-06-16学段:初中学科:历史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册:七年级下目录:2.4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本次作业的主要知识点: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人教版《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所在省级工作坊名称山东初中历史工作坊所在小组名称17组学生前测重难点教学重点:“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民族融合教学难点:行省制度重难点前提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寻找史料,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论从史出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前测题猜谜语:小组交流1.洋人洗澡(打一食物)2.目前少联系(打一字)3.麒麟进冷库(打一食物)4.认祖归宗(打一少数民族)结果分析猜谜语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基本都能得出结论,效果良好。本课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选取大量的图片、图表、视频、史料等,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还是不错的,如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灭南宋统一全国,文天祥抗元、元朝运河的开凿、海运的开辟,元朝的对外开放政策,实行行省制度巩固统治,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回族的兴起等相关基础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但是,结合上课的交流可见,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所学历史知识不会适当的运用,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内容与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民族,其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继而,忽必烈又建立元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很有建树,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难点分析“行省制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难点。此概念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讲述时应结合《元朝疆域》图讲明以下几点:施行行省制度的目的,行省制度的内容,行省制度的作用,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民族融合”是本课又一重点。应使学生明确三点:第一,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二,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回族开始形成。第三,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教学目标设定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寻找史料,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论从史出的原则和方法。3.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教学过程设计课题:《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解读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情分析:1、从知识基础分析:学生对蒙古族、成吉思汗、文天祥、民族融合、回族等知识有所初步了解,但对于蒙古的统一、行省制度、回族的形成了解较少。2、从认知基础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自己去作答,但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3、从情感基础分析: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