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的防治一、病虫害的概念病虫害:是病害和虫害的并称。常对农、林、牧业等造成不良影响。现代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大多为喷洒农药,喷洒农药虽可以消除大部分病害和虫害,但是一些病害和虫害比较顽强从而产生抗药性。所以应进一步了解病虫害的致病机理,从而用生物、化学物和理等方面进行防治,提高作物产量,并保护环境。1.1病害的概念病害:药用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从生理机能到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破坏,以至在外部形态上呈现反常的病变现象,如枯萎、腐烂、斑点、霉粉、花叶等,统称病害。1.1.1病害的原因发病原因有两种:1、生物因素:如真菌、细菌、病毒等侵入植物体所引起的病害,有传染性,称为侵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2、非生物因素:如旱、涝、严寒、养分失调等影响或损坏生理机能而引起的病害,没有传染性,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1.1.2侵染性病害种类现在在农业生产中最常见的是侵染性病害根据病原生物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1.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一般在高温多湿时易发病,病菌多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在适合的温、湿度条件下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植物内为害。可造成植物倒伏、死苗、斑点、黑果、萎蔫等病状,在病部带有明显的霉层、黑点、粉末等征象。侵染性病害的种类2.细菌性病害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部溢出细菌粘液,是细菌病害的特征。侵染性病害种类3.病毒病主要借助于带毒昆虫传染,有些病毒病可通过线虫传染。病毒在杂草、块茎、种子和昆虫等活体组织内越冬。病毒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花叶、黄化、卷叶、畸形、簇生、矮化、坏死、斑点等。侵染性病害种类4、线虫病植物病原线虫,体积微小,多数肉眼不能看见。由线虫寄生可引起植物营养不良而生长衰弱、矮缩,甚至死亡。根结线虫造成寄主植物受害部位畸形膨大。胞囊线虫则造成根部须根丛生,地下部不能正常生长,地上部生长停滞黄化,如地黄胞囊线虫病等。线虫以胞囊、卵或幼虫等在土壤或种苗中越冬,主要靠种苗、土壤、肥料等传播。1.2虫害了解害虫的口器各种昆虫由于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也不相同,主要有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1、咀嚼式口器害虫:如甲虫、蝗虫及蛾蝶类幼虫等,它们都取食固体食物,危害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造成机械性损伤,如缺刻、孔洞、折断、钻蛀茎秆、切断根部等。2、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椿蟓、叶蝉和螨类等,它们是以针状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食食料,使植物呈现萎缩、皱叶、卷叶、枯死斑、生长点脱落、虫瘿(受唾液刺激而形成)等。此外,还有虹吸式口器(如蛾蝶类)、纸吸式口器(如蝇类)、嚼吸式口器(如蜜蜂)。因此了解害虫的口器,不仅可以从为害状况去识别害虫种类,也为药剂防治提供依据。二、防治法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化学防治法2.1农业防治法农业防治法是通过调整栽培技术等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或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大多为预防性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合理轮作和间作原因:无论对病虫害的防治或土壤肥力的充分利用都是十分重要的。方法:轮作期限长短一般根据病原生物在土壤中存活的期限而定,如白术的根腐病和地黄枯萎病轮作期限均为3一5年。此外,合理选择轮作物也至关重要,一般同科属植物或同为某些严重病、虫寄主的植物不能选为下茬作物,间作物的选择原则应与轮作物的选择基本相同。农业防治法(2)耕作深耕它不仅能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还能破坏蛰伏在土内休眠的害虫巢穴和病菌越冬的场所,直接消灭病原生物和害虫。进行耕翻晾晒数遍,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减少土壤中致病菌数量,这已成为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农业防治法(3)烧毁或深埋处理除草、修剪及清园田间杂草及药用植物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