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反映的是生物具有变异现象。2、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可通过口服“糖丸”进行预防某些传染病,因为糖丸内含疫苗。3、一次施肥过浓,会造成农作物出现“烧苗”现象,原因是植物细胞失水。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生物影响环境。5、大棚种植蔬菜时,通常通过增施农家肥使大棚内维持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这是因为细菌和真菌能将农家肥中的有机物分解,释放二氧化碳。6、大棚种植瓜果时,在开花季节,有时瓜农会在大棚内放养一定量的蜜蜂,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传粉.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其中“谁家春446燕啄春泥”反映了鸟的繁殖行为8、小明因缺钙去看医生,医生建议他多晒太阳,这是因为晒太阳能增加小明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促进钙的吸收。9、突然听到巨大声响时,同学们会不由自主的闭嘴同时堵住自己的双耳,这样做是为了保护鼓膜(维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10、农业管理上的中耕松土,及时排涝的目的是利于根的呼吸.11、节肢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所谓的“皮”实际是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12、水仙花是漳州的市花,花农常用水仙花的茎繁殖,这种生殖方式是无性生殖.13、某生物实验小组在观察一个菌落时,发现有这样的特点:菌落由分枝状菌丝组成,比较疏松,呈绒毛状.你认为该菌落是真菌(选填“细菌”或“真菌”)菌落.14、移栽农作物幼苗时往往会出现萎蔫现象,为提高其成活率我们应该去掉部分叶片、根部尽量多带土、在阴天或傍晚移栽、遮阴等.15、如果你见到一种非常珍贵而又很难用种子繁殖的苗木,若想要让它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繁殖,从而帮助农民朋友发家致富,你可选用的方法是组织培养(无性繁殖)16、“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对新疆气候的生动描述.请你说一说新疆瓜果产量高、品质好、特别甜的生物学道理?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制造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有机物少,这样积累的有机物就多17、电视连续剧《罪证》中有一情节:某人由于被过量注射了一种激素类药物,导致体内血糖浓度含量急剧下降,最后死亡:此种激素最可能是胰岛素,在人体内该激素是由胰岛分泌的.18、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在教室玩耍,小刚的手不小心被钉子扎了一下,立即缩回.这属于简单反射,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这时,突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老师来了!“教室里马上安静了下来.这属于复杂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19、吃葵花籽时,会发现有的子粒是瘪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传粉不足20、“春蚕到死丝方尽”,为了蚕丝的产量高,应该延长家蚕发育的幼虫时期.“春蚕到死”的“死”指的是家蚕的哪个时期?蛹21、是不是所有的鸡卵都能孵出小鸡?请说明理由。不是,只有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2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哪种动物的哪种行为?青蛙的繁殖行为23、若一颗圣女果的枝条上开了5朵花,其中4朵花分别被害虫吃掉了花瓣、花萼、雄蕊、雌蕊,只有1朵花是完整的,请你推测这一根枝条上最多可结出4个圣女果.24、从行为的发生和获得方式上看,“鹦鹉学舌”是一种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从反射类型上分析,“鹦鹉学舌”属于复杂反射。25、人的发育是从婴儿开始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26、少年儿童及伤病员要多吃些鸡、肉、鱼、牛奶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为什么?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27、吃饭时为什么不能大声地说说笑笑?如果吃饭时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的咳嗽.28、教室内长时间不开窗,很多同学会感到头晕.因为:教室里的空气二氧化碳的含量过多,氧气的含量过少.29、中国足球运动员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地点中最终选择云南昆明为集训地.为什么?昆明属于高原地区,运动员在这里集训,由于不断适应高原环境,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会增多,比赛时血液供氧能力加强,有利于提高比赛成绩.30、“西湖春色归,春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