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30页—32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教学分析:教材:从具体的情境抽象出乘法算式是此版教材计算类型课的主要思路。本节课虽然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课。教材首先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图,从中引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估算,从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沟通中得出多种准确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建立联系。学情: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多种算法的理解与沟通,特别是竖式计算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这是学生在四年级的第一节计算课,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学习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因此有必要进行旧知复习。学生在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已经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并会进行估算,但没有养成计算前自觉估算、精算后对比估算结果的习惯。学生虽然掌握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了计算的方法,也能熟练进行竖式计算,但是计算仍然会出现失误,为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有必要针对计算中的错误进行分析,纠正,并归纳出计算时要注意的事项。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问题,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3.在小组合作沟通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对比,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每一步的意义,掌握竖式计算。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一、丰富情境,既温故且引新。1.师生谈话沟通,直接引出教材情境图。2.明确数学信息:这颗卫星绕地球1圈的时间是114分。3.引出一组算式,适时复习旧知识。4.引出算式114×21并说说算式的意思。[设计意图:1.通过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相关资料,对学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文字材料中找到数学信息,并理解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意思。2.通过提出的多个问题相应的算式,进一步复习相关的知识,同时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是新知识,为引导学生“转化”方法学习新知作铺垫。]二、沟通估算,培育估算意识。1.21个114分,大约是多少分呢?请估一估。2.学生沟通各种估算方式。3.老师进行小结:看来不同的估算方式,结果不同,估算没有固定的答案,只是一个范围,假如把两个乘数都估小,精确结果会比估算结果大,假如一个乘数估大,一个乘数估小,精确结果可能会比较接近估算结果。[设计意图:教学目标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能看懂多种估法,同时逐步养成精确计算前先进行估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三、探究方法,充分理解算理。卫星飞在天上,对各种数据的要求都必须十分的精确,只是估量结果是不行的,那114×21到底等于多少呢?1.学生独立计算,小组内沟通计算方法。2.全班分享,展示计算方法。①口算、②表格计算、③画图法、④竖式计算……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观察各种方法,发现相同点:方法不同,但结果都相同;方法之间有联系,都是在拆数。4.两次对比:①已经精确计算出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是2394分。再看看估算,哪种估法最接近准确结果。②这些计算方法,你最喜爱哪种?[设计意图:1.有了第一环节的设计,学生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算法时比较容易由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迁移而来如横式口算、列表、竖式计算……2.小组内沟通旨在培育学生善于倾听和学习他人方法的过程。3.通过对比,找出方法与方法之间的相同点——都是通过拆数,把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进行计算;建立算法与算理的联系,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四、分析错例,掌握竖式方法。1.直接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列式:这颗卫星绕地球69圈需要多少分?2.学生估算并尝试用竖式计算114×69。3.寻找错例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哪里做错。4.归纳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5.巩固练习:书上第32页第4题任选一小题分析并订正。[设计意图:学生初步学会用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