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的鸟类多样性海南岛鸟类多样性海南鸟类物种多样性1海南鸟类的主要分布2海南的常见鸟类3海南岛鸟类保护现状4海南鸟类物种多样性概况海南岛鸟类研究历史颇长,但解放前从未有过系统的深入调查。因此,以往岛上鸟类的记载,大多是外国人作的。他们以各种不同身份,在海南岛各地游历,从中收采各种鸟类标本,并加以整理报道。解放后,国内一些高等学府曾联合组成调查队,专门对海南岛的鸟类作过相对系统的考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于1957年2-4月、1963年5-6月,北京自然博物馆于1961年3-5月到海南岛进行鸟类考察(文献《海南岛的鸟类》《海南岛的鸟类__非雀形目》中有记载),1960年至1974年,广东省昆虫研究所与中山大学,用历时14年的时间对海南的鸟类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调查和记载。共记载海南岛的鸟类344种(另18亚种),分属于20目、60科。种类数量占全国鸟类总数达30%(在《海南岛的鸟兽》一书中有详细记载)。海南鸟类物种多样性概况近年来,学者们又在海南省境内发现了大量以前从未出现过的鸟类新纪录。在权威刊物上有过公开发表的,从2001年,海南岛鸟类新纪录至少有19种。2001年,海南师范学院生物系史海涛博士经过多年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主编出版了《海南陆栖脊椎动物检索》一书,共收录了海南355种鸟纲动物。近年来的物种新纪录至此,海南省有记录鸟类到达374种以上。海南鸟类研究历程未来物种新发现近期鸟类新纪录史海涛博士等中科院专家学者早期国外学者至今为止,学者们对海南鸟类研究历程海南岛鸟类的分布海口市的东寨港文昌市的名人山庄、清澜港屯昌县的“鹭鸟天堂”三亚市的三亚河尖峰岭等地海口市的东寨港东赛港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处于海口市和文昌市的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2′~110°37′,北纬19°51′~20°1′,属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东寨港东赛港主要的鸟类东赛港主要的鸟类:数量较多的水禽是鹭类和涉禽类,主要种类有:苍鹭、大白鹭、中白鹭和白骨顶、白腰杓鹜、红脚鹜等。常见鸟类有白鹭、灰鹳、鹧鸪、钓鱼翁、伯劳、斑鸠、杜鹃、翠毛鸟、水鸭、鹬等。保护区内统计有鸟类185种,其中珍稀濒危、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褐翅鸦鹃、小鸦鹃、黄嘴白鹭、黑脸琵鹭、白琵鹭、黑嘴鸥等16种。《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所列227种候鸟中,东寨港有75种;《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所列81种候鸟中,东寨港有35种。东赛港常见鸟类褐翅鸦鹃褐翅鸦鹃东赛港湿地保护区东赛港湿地保护区文昌市名人山庄位于文昌市东路镇境内,海文高速40公里处大致坡路出口旁。里面有受国家保护的灰鹤、水晶鸟、白鹭、牛背鹭及本地鸟等鸟类达100多种,数量几万只,是牛背鹭重要繁殖地。灰鹤牛背鹭聚集鸟类这里聚集了各种鹭鸟,鸟种包括:白鹭(大,中,黄嘴)、苍鹭、牛背鹭、池鹭、夜鹭等池鹭体大(69厘米)的白色鹭。体型大小在白鹭与大白鹭之间,嘴相对短,颈呈"S"形。于繁殖羽时其背及胸部有松软的长丝状羽,嘴及腿短期呈粉红色,脸部裸露皮肤灰色。虹膜-黄色;嘴-黄色,端褐;腿及脚-黑色。中等体型(60厘米)的白色鹭。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虹膜-黄色;脸部裸露皮肤黄绿,于繁殖期为淡粉色;嘴-黑色;腿及脚-黑色,趾黄色。体大(95厘米)的白色鹭。比其他白色鹭体型大许多,嘴较厚重颈部具特别的扭结。繁殖羽:脸颊裸露皮肤蓝绿色,嘴黑,腿部裸露皮肤红色,脚黑非繁殖羽:脸颊裸露皮肤黄色,嘴黄而嘴端常为深色,脚及腿黑色。虹膜-黄色。白鹭(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牛背鹭三亚市的三亚河三亚河鸟类自然保护区2000年3月三亚市新辟三亚河为黄嘴白鹭等鸟类自然保护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白鹭在三亚因此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安宁祥和的绿色家园。三亚河鸟类自然保护区范围为三亚河东河和西河各长约六公里、宽度在一百至三百米之间的范围内,保护区陆地面积为九百三十亩,其中红树林面积二百一十亩,泥沙面积七百二十一亩。三亚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境内的黄嘴白鹭、海南山鹧鸪等各种珍稀鸟类。尖峰岭海南尖峰岭海拔1412米,位于海南乐东县与东方县交界处。尖峰岭地区为我国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