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表现与再现VIP免费

浅析表现与再现_第1页
1/5
浅析表现与再现_第2页
2/5
浅析表现与再现_第3页
3/5
浅析表现与再现内容概要:表现以被现代艺术家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我们在了解了美术史上有关表现论与再现论的阐述之后,应该看到表现与再现的同源性、相对性、和互相依赖性,本文论述的是有关表现与再现的一些概念以及他们的辨证关系。提出我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应该有感而发,切忌无病呻吟,反对毫不理解或一知半解的盲目“表现”关键词:表现再现表现性艺术再现性艺术在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表现”一词已经被人们越来越多的提及,在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中以及他们的创作理论中已经可以太多的看到表现的痕迹。那么究竟什么是表现呢?表现是相对于再现而提出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美术史有关表现论与再现论的描述。1、表现论与表现性艺术表现论是指艺术创作中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直接的表现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表现论又有众多不同的派别和主张,例如托尔斯泰强调艺术表现情感;雕刻家罗丹强调艺术表现灵魂、思想、情感与性格。他们的表现论和再现论有着相对应、相亲和的关系。而当代有影响的美学家苏珊·朗格则强调艺术形式与情感表现的关系,提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符号”这个具有理论魅力的新命题。科林伍德直接宣称“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对艺术的本身看的并不那么重要。弗洛伊德的表现论学说,以他的心理分析学为基础,专门从潜意识和情感心理学的角度阐发艺术的表现过程。西方近现代种种艺术表现论反对客观现实内容,对现代主义艺术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等,把艺术表现论和表现性创作推向了极致。表现性艺术重视主体意识,重视创作个性,重视有意味的形式,在本世纪人类审美领域的开拓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和贡献。而与表现论和表现性艺术相对立的则是再现论和再现性艺术。2、再现论与再现性艺术再现论,同样是指艺术创作中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一般将侧重于外部客观世界的再现模仿,通过外部客观世界表达内部主观世界表达内部主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再现论、模仿论和再现性艺术、模仿性艺术。西方阐述艺术再现自然的理论最早的代表有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399年),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其后各个时期都有重要的理论阐发和伟大的实践。虽然艺术表现正受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重视,很多艺术家都开始注重情感的传达和精神的外化;逐渐抛弃那种只讲究“形象逼真”、矫揉造作的沙龙画风。但是如果我们因此而笼统的认为表现一概高于再现,把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艺术与社会对立起来,以为只有强调主体的主观因素突出艺术所要表达的情感性才能表达艺术的本身,而将一切再现性艺术都视为保守和落后,这无疑是一种片面的观点。表现与再现,其实从艺术刚刚诞生的起初就已经同时并存了,当远古先民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而模仿鸟兽的动作时既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也是主观情感的表现,他们在岩石上画猎人与野牛。是因祈祷、敬畏而模仿,还是以模仿来表达愿望和情感。表现和再现,不过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任何精细的再现都不可能做到完全复制客观现实要想现实中的实体搬到画面上,便需要运用一定媒介材料进行“转移”因此总会产生某种方式的选择和改造,也就必然是一定程度的表现。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达芬奇花了四年时间创作的油画《蒙娜丽莎》,画家真实的在现了一位人间美神。然而这一切的形象,以及蒙娜丽莎的微笑,迷一般的情调都是经过作者艺术的表现出来。古埃及的壁画平面造型,中国的工笔重彩;以及西方的立体空间都自认为在真实的再现对象,结果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画家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明显的打上主观印记,即使象电影这样的艺术,充分运用了运动、声、光等比任何艺术都具有更强的再现功能。然而任何电影都离不开角度的选择和剪辑,更办不到纯客观的复制现实。同样道理,表现主义的作品也在具象的范围之内,无论他夸张变形到何种程度,总还是以客观的物象作为借题发挥的依据,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对客观事物某种意义的再现。离开客观现实的纯主观想象是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析表现与再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