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植物病害与人类》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摘要】《植物病害与人类》是一门有关农业保护的课程,通过对一些常见的植物病例进行介绍,让我们从基础开始接触、了解、掌握植物病害的特点以及防治措施。通过学习ppt、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激发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尤其是当看到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件时,我们感觉到植物病害与我们重要而细微的关系。通过这门课程,我们明白了植物和人一样,容易“生病”,容易感染各种病害,使产品产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控制这些病害,下面来回顾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植物病害症状防治一.植物病害的定义、类型和危害(一)植物病害的含义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二)植物病害的特点1.植物病害是根据植物外观的异常与正常相对而言的。健康-正常,病态-异常。2.植物病害与机械创伤不同。植物病害有一个生理病变过程,而机械创伤是往往是瞬间发生的。3.植物病害必须具有经济损失观点。(三)植物病害的类型1.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2.根据病原生物的种类分: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等引致的病害等。3.根据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分:气传病害、土传病害、种传病害以及虫传病害等。4.根据表现的症状类型分:花叶病、斑点病、溃疡病、腐烂病、枯萎病、疫病、癌肿病等。5.根据植物的发病部位分:根部病害、叶部病害、茎秆病害、花器病害和果实病害等。6.根据被害植物的类别分:大田作物病害、经济作物病害、蔬菜病害、果树病害、观赏植物病害、药用植物病害等。7.根据病害流行特点分:单年流行病、积年流行病。8.根据病原物生活史分: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四)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物主要有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植物病毒、植物病原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非生物性病原。非生物性病原:非生物性病原指引起植物病害的各种不良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不适;水分、营养失调;土壤、空气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等都会使植物表现出病态。(五)植物病害的危害1.降低产量。2.降低品质。3.产生有毒物质。4.限制了农作物的栽培。5.影响农产品的运输和贮藏。6.增加生产投入。7.环境污染。二.植物病状及病症的类型(一)植物病状的类型:1.变色: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1)花叶:叶绿素减少,不均匀变色。(2)褪色: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浅。(3)黄化: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黄。(4)斑驳: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5)条纹、条斑、条点:单子叶植物的花叶。(6)白化苗:不形成叶绿素,遗传病害。2.坏死: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细胞已死亡。(1)叶斑:轮斑、环斑、角斑、圆斑、穿孔等,形状大小不同,但轮廓清楚,类似岛屿。(2)叶枯:叶片较大面积坏死,边缘不清。(3)叶烧:叶尖或叶缘枯死。(4)猝倒、立枯:幼苗近地表茎部坏死。前者倒伏(腐霉),后者死而不倒(丝核菌)。(5)溃疡:树干木质部坏死。3.腐烂:植物幼嫩多汁组织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1)干腐:死亡慢,水分快速及时失去。(2)湿腐:死亡快,水分未能及时散失(3)软腐:中胶层破坏,细胞离析。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4.萎蔫: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其分为:枯萎、黄萎、青枯。5.畸形:植物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现象。(1)增生型: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等。(2)增大型: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巨型细胞),但细胞数量并不增多。如根结、徒长恶苗等。(3)减生型:病部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发育不良,造成植株矮缩、矮化、小叶、小果、卷叶等。(4)变态(变形):植株的花器变态成叶片状、叶变花、叶片扭曲、蕨叶、花器变菌瘿等。(二)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