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大信访工作典型材料人大信访工作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进行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督法》中把人民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作为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反映问题的六个途径之一。如何做好新时期人大信访工作,近年来,XX县区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一、人大信访工作的主要作法xx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每年接待来访群众300人次以上、接转办理信访件100件左右。县人大常委会把信访工作作为加强和完善人大监督的一个重要窗口和渠道列入常务会工作议事日程。通过建立和完善四种机制,推进了信访工作的落实。一是建立了信访群众的诉求表达机制。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分工一名常委会副主任分管信访工作,常委会办公室明确一名副主任具体主抓信访工作。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设立了信访科,选配1至2名工作经验丰富、政策法律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同志专门从事信访工作,建立了机关接访首问责任制、信访事项处理规则、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主任会议集体研究重大疑难信访件制度等。形成了常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指导督促抓,信访机构具体抓,全员参与共同抓的工作格局,促进了人大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二是建立完善了信访事项的办理机制。对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在坚持首问责任制的基础上,由专职信访工作人员初步接待和处理;对登记的一般信访件,先由办公室主管副主任签批提出处理意见,然后送常委会分管领导审阅把关,作出处理决定。对于重要信访事项则由办公室主任请示常委会主要领导批示或常委会主任会议集体研究作出决定。然后办公室负责协调人大机关相关工委(室)作好信访事项的办理落实工作。三是建立了信访事项的跟踪督办机制。县人大常委会把切实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力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让信访群众满意,使人大信访真正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一些比较重要的信访问题,采取听汇报、提要求、要结果、调阅卷宗等方式进行督办。对一些重大有影响的疑难案件,则采取派工作组到第1页共2页一线指导督促解决问题,确保信访问题不欠帐。四是建立了信访信息的分析利用机制。县人大常委会把信访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信息源,通过受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了解群众对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行政机关、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腐败行为的检举和控告等,及时进行综合分析,为人大常委会确定审议议题、开展监督活动、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提供参考。二、人大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1、信访问题逐年上升。从近几年受理的信访数量来看,成逐年上升趋势,无论是信件数量还是上访人数都有增加。集体上访、重复上访、多头上访现象比较明显,有些信访问题已经得到依法处理或者妥善解决,信访人觉得没有达到希望的目的,又就同一问题提起上访。同一个信访问题多个上级主管部门批示转办到基层的现象比较普遍。2、解决问题的难度大。从信访事项的内容来看,一般涵盖基层民主政治、经济、社会事业及行政、司法等各个方面。其中,拆迁安置、劳动和社会保障、民事纠纷、涉法涉诉类信访比重较大。大部分属于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或者是在行政部门信访裁决终结、司法机关实行司法程序终结的情况下,信访人转而向国家权力机关提出诉求,期望通过人大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些是属于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解决起来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需要统筹考虑。3、信访处理缺乏规范性。法律对信访案件的处理没有规定严格的标准,而行政首长对个案的批示、处理有时又太随意,以致调高了其他信访人过高的期望值,导致解决了一个旧的案件,却引发出更多新的案件,有时还误导一些人弃复议、诉讼等法律途径而找领导批示,宁愿信访信官而不愿信法,造成信访功能的严重错位。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