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干部腐败形式、原因及防控途径探讨摘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农村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农民安居乐业,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防控,本文从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形式、特征、原因及防控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近年来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突出强调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农村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从整体上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13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农村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直接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农民安居乐业,应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防控。1、村官腐败的形式1.1按主体可分为个案腐败与集体腐败:个案腐败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某一位干部利用权力为自己或相关利害关系人谋取私利的行为。集体的腐败是农村基层组织中两位或两位以上村干部相互勾结,共同为各自谋取私利或滥用权力侵吞集体财物的行为。1.2按性质可分为经济腐败和政治腐败:经济腐败指贪污受贿,侵吞财物等与经济利益有关的腐败。政治腐败指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与思想政治作风相关的腐败。1.3按是否容易被村民所意识到可分为隐蔽的腐败和显露的腐败:隐蔽的腐败指不经仔细审查清算不能被发现的腐败,如做假账,挪用资金。显露的腐败指容易被意识到甚至披上合法外衣的腐败,如公款消费,借考察学习名义出去旅游度假等。1.4按腐败的程度可分为违法违纪和构成犯罪:违法违纪是腐败程度较轻,违反法规,规章和党纪的腐败。构成犯罪是指程度较重触犯刑法的腐败。2、村官腐败特点2.1贪污挪用,多吃多占:5年来查处的“村官”案件中,村党支部书记35人,村民委员会主任21人,二者合计占立案总数的76.7%。其他村委或报账员、出纳也大多是村支书和主任职务犯罪的共犯。犯罪类型主要是受贿、挪用公款和贪污。村官”职务犯罪常见手段有:收入不入账或少记账,直接将公款据为己有或为日后随意动用公款提供方便;巧立名目、扩大支出、开假票据、重复报销;白条入账,侵吞村集体资财。土地补偿款成“唐僧肉”在部分地区,村委会掌握很大一笔集体资金,如农村提留款、农副业收入、农村办企业利润提成、罚款收入等等,同时控制着国家的救灾扶贫款、公益事业捐赠款、扶贫款、农业直补款等资金的使用。少数村干部私欲膨胀,在财务上弄虚作假,贪污挪用。主要表现为在收费环节上做手脚。有的村干部向农户收款无正式收据,以白条代替发票,收费不入账或少入账,从中截留侵吞。2.2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村干部虽然不是国家干部,但因其处于国家政权的最基层,全面管理辖区村务,同时受政府委托,行使部分行政管理权。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少数村干部利用权力,在土地开发利用、审批村民建房用地、建筑工程发包、村级企业承包等项目中,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统计数据显示,高达90.4%的案件发生在集体资金管理使用环节上土地补偿款成了犯罪村官眼中的“唐僧肉”。近年来,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手中掌握成百上千万元土地补偿款的“村官”们,有的动起了这笔钱的歪主意。浙江省杭州市祥符镇陆家圩村有土地要征用,当时的党支部书记孔吉英、村主任钱水根和拆迁单位签订补充协议,把补充的土地补偿款转账到外单位套现放入自己名下。浙江省萧山区衙前镇明华村原书记陈关生在管理村里的财务期间,先后8次挪用土地征用补偿款4170万元用于营利活动。2.3公款行贿,假公济私:少数村干部利用集体公款给乡镇领导,甚至更高一级的领导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