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讨【摘要】现代管理的重点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现代知识经济时代最关键的战略要素,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促进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深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既是社会发展需求,也是确保国家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了基层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现状,并提出了对应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关键词】基层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一、前言因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以往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了,“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管理的重点,然而因各种因素影响,使得很多的图书馆缺乏独立人事权,仅仅由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使得人事管理处于一种后台式管理,管理方式只是后期修补措施,实际的人力资源却难以执行。所以,分析当前基层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着积极的建设意义。二、基层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在为各图书馆提供发展机会期间,人才不足也成了基层图书馆的大难题,以及图书馆长久以来都是关注设备和馆藏量,缺乏对人力资源的分析;加大资金的投入,却缺乏人力的培养,导致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难以正常运行,通常有以下几点:(一)人员流失。图书馆人员缺乏存在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主观因素,虽然图书馆的工资待遇不高,但是结合对馆员流向数据资料研究,流失人员并不是都投入了更高薪的职位,而是很多人都想要寻求更自由开放,更具挑战性的职业。(二)人员素质低。从当前图书馆人员结构分析,掌握熟练的图书馆知识和高学历人员比例较少。有关数据表明,全国图书馆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0%,即使是具备大中专以上学历,工作水平还是较低。一些年老馆员,有着足够经验,第1页共3页却缺乏新型技术和知识,使得职业素质受限。(三)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在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图书馆也提倡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然而由于人才资源管理的不足,对人才、智力的投入、创新意识和发展目标都缺乏明确的方向,及图书馆属于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意识不足,对人员安排论资排辈,缺乏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使得骨干队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缺失。三、基层图书馆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当前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图书馆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员一定要以实现现代图书馆服务、管理等需求为目标,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掌握广泛的专业知识。所以,信息时代图书馆员不仅仅是以往意义上的图书馆员,而应是信息顾问员、信息导航员等,从当前基层图书馆面临的情况来看,紧缺的人才有以下几类:(一)计算机网络人才。网络计算机技术是基层图书馆的关键组成要素。网络信息的获取、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数字信息建设、个性化服务、网络信息全面及图书馆网络和计算机硬件的维护管理等,都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基层图书馆对这方面人才需求量大。(二)决策分析人才。在图书馆提供的功能中,决策咨询是关键功能之一,要完成好决策咨询的基础就是完成好信息分析操作,由于信息分析是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制约进行科学的信息分析,才能实现科学的决策咨询,当前基层图书馆对这种既掌握图书馆专业技术又有着数据分析能力的全能型人才较为缺乏。(三)开拓型管理人性。图书馆行业和其他行业都需要有思想的开拓性管理人才。在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新社会环境下,基层图书馆更加需求掌控全局、分析问题、改善问题的开拓性管理人才。(四)文献服务综合性人才。基层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以往就是通过单一的文献借阅模式为读者提供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检索、原文提供信息不断转变到信息综合评价、知识服务及科学和信息加工,这些都需要知识全能的人才来实现,第2页共3页基层图书馆对这类人才需求量大。四、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一)强化在职技能知识培训。在职培训是强化人员素质的关键,有着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行性。通常做法就是: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深入拓展员工眼界,不断掌握学科新知识;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对专业要求高的岗位,安排对应人员进行针对性的进修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