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现状、问题与趋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习银生翟雪玲2013.5.8主要内容•一、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的现状–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的历程–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的状况•二、中国农业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三、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的发展方向一、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的现状•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的历程–1.第一阶段:1949-1978年,以服务国家外交为主•到1978年,中国除参加粮农组织等农业国际机构活动外,与50多个国家有了农业往来–2.第二阶段:1979-2001年,以“引进来”为主•与国际农业机构和主要发达国家等农业经济技术合作增多,农业“引进来”卓有成效,农业“走出去”开始起步,农业贸易较快发展–3.第三阶段:2001年——,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农业贸易增长迅速,“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多双边交往日益密切,农业国际交流合作进入全新阶段•与140多个国家、机构、和金融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各类农业国际合作框架性和实体性多双边协议156个•与50多个国家成立了农业合作委员会或工作组一、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的现状•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的状况–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组织、机构建立了长期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引进了大量品种资源»1949-1978年,引进国外农作物品种资源2万多份»1978-2008年间引进10万多份–学习国外先进技术»1979年前学习苏联等国家技术经验»1979年后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地膜覆盖栽培、土壤改良、配方施肥、水稻旱育稀植、网箱养鱼、机械化产鸡、人工授精等技术»引进先进仪器设备»1994年8月起实施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即“948计划”–引进国外智力和推动科技人员交流»截至2007年底,农业系统已向世界有关国家派出访问学者、留学生和各类短期培训人员14000多人次,请进专家30000多人次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的状况•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农业技术的“走出去”•推动品种与技术输出和技术示范–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多熟制、杂交稻等•开展境外试验示范–在亚非拉一些国家兴建了20多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近千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帮助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人员第一批援非示范中心所在国家(14个)赞比亚、坦桑尼亚、喀麦隆、刚果(布)、卢旺达、贝宁、多哥、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苏丹、莫桑比克、乌干达、南非、津巴布韦第二批援非示范中心所在国家(9个)刚果(金)、毛里塔尼亚(2个)、马里、马拉维、安哥拉、中非、科特迪瓦、厄立特里亚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中国援非示范中心建设地点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的状况•农业利用外资–利用无偿援助与捐赠•50年代中期,接受苏联援建黑龙江友谊农场等•1979年,开始接受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援助,扩大利用多边、双边政府与民间的援助和捐赠–1979-2006年接受世界粮食计划署、欧盟、日本、德国粮食援助14亿多美元–接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加拿大等国提供的技术援助15亿多美元–世界粮食计划署向中国提供70多个无偿粮食援助项目,价值10亿多美元–利用低息贷款•至2008年底,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优惠贷款近120亿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979-2008年底,农业外商投资1.8万多家,投资金额294.5亿美元•2011年农业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20.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95.6%2002-2011年农业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201000191195142873119102924075994571826111434100084102764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单位:万美元一、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的现状•农业对外投资–1980年代以前,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很少–加入WTO后,中国农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农业对外投资明显加快•投资规模迅速增加–2004-2010年,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从8.34亿美元增长到26.12亿美元,增长了2.1倍,年均增速21%–2003-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从0.81亿美元增长到6.35亿美元,增长了5.6倍,年均递增30.8%2003-2010年中国农业直接对外投资流量和存量变化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一、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的现状•农业对外投资–投资领域更加广泛•截至2010年末,全国有768家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