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1997年前,观光部(相当于司级)设于运输省内。1998年后,运输省与建设省合并为国土交通省,观光部升为观光局(相当于副部级),其职责是制定旅游政策法规,指导旅游规划、资源开发和设施建设,旅行社、饭店审批、注册、监督和检查,对外宣传、联络与国际合作,旅游调研与统计。日本观光振兴会(JNTO,又译国家旅游组织),特种法人,是全国性宣传推广机构。设有政府咨询决策协调机构的国家日本的旅游决策和管理机构可以分成四个层次:行政主管、政策咨询、政策协调和地方旅游管理。行政主管机构是运输省及其运输政策和观光局。旅游政策咨询机构是观光政策审议会,原由总理府领导,现由运输省领导,主要职能是审议旅游方针政策和法规。旅游政策协调机构是部际旅游联络会议,设在总理府(首相府),由内阁总理大臣官房内政审议室长(总务长官)主持,成员由21个与旅游业有关的省厅(部或部级机构)的代表组成。日本地方旅游管理分为:包括国家公园、旅行社、导游等行业在内的中央政府管理的旅游事务委托47个地方自治政府代管。地方旅游管理机构大部分在商工部或劳动部下设观光振兴课或商业观光课,东京市为新闻文化部下设观光娱乐课。中央与地方旅游管理机构之间不存在垂直领导关系,而是通过政府方针和法规规划实行指导。除国家管理机构外,还有很多非官方旅游组织和旅游行业的协会,如:日本观光协会(JTA,社团法人)、日本交通公社基金会(JTBF,社团法人)、日本饭店协会(JHA,社团法人)、日本旅行业协会(JATA,社团法人,国际旅行社行业组织)和日本旅行协会(JATA,社团法人,国内旅行社行业组织)等。这些团体对加强旅游促销宣传,协调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关系,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目前在世界主要客源国共设有旅游办事处13个,委托性代理机构约6个。二战后日本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是原运输省观光部,2001年日本各省厅重新整编后设在国土交通省综合政策局内的相关科室。日本旅游业内人士认为,旅游管理部门设置分散、职权有限,不利于国家旅游业的发展。2007年6月26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决定将目前负责旅游工作的各个部门进行整合,计划于2008年财政年度设立“观光厅”(暂定名),以推进日本政府的观光立国政策。先是旅游管理体制。合理的管理体制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日本官方、协会、民间团体“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共同促进了日本旅游业的发展。中国虽也有旅游行业协会,但与日本的行业协会相比,存在着行业覆盖面过窄、与政府的关系不明确、经费来源不足作用空间有限等缺陷。其次是行业管理力度。日本旅游市场是一个高度成熟的市场,对旅游服务的要求也很高。日本旅游巴士的卫生标准、驾驶人员的规范服务与文明礼貌,酒店前台、客房、餐厅服务的标准化和人性化等无一不让人感受到高水准的旅游服务质量。在这些方面,中国与日本差距不小。旅游服务质量问题是到中国观光的游客提得最多的问题。这就需要中国加大行业管理力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培训,提高客人的满意度,加大对旅游景区厕所、垃圾点、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检查,使旅游环境更加清洁、舒适、安全、放心。最后是行业和地区的联合问题。在日本的一些旅游地,交通和旅游景区相关企业由于有共同经济利益,往往由政府牵头,采取联合优惠服务,以促进共同发展,如联合餐饮、酒店住宿、交通、旅游景区、娱乐场所、购物商店等服务行业提供“立体型”的旅游优惠服务。还有一些联合是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的,即利用互补的旅游资源,联合采取措施,通过价格优势来吸引国外游客。这些做法已被证明确实可以增加旅游收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中国的旅游企业尚缺乏联合意识,更多的是划地为牢,各自为政,尤其是旅行社的小、散、乱、差状态至今没有明显的改变,跨地区联营更是障碍重重,步履维艰。因此,走联合之路将是中国旅游业今后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王鹏)专业机构宣传推广的旅游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1协调决策、部际合作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关联性、依托性強,要求经济社会文化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的机制,在中央政府内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