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金蛇狂舞》教案《金蛇狂舞》教案1设计意图端午节快要到了,大街上到处都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粽子、绿豆糕、艾窝窝等特有的节日物品吸引着孩子们。一天,贝贝在班上兴奋地告诉大家:“超市里有条龙呢!”很多孩子都附和起来:“我也看到了!”“龙身上还装有粽子呢?”就在那天的社会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沟通了端午节的来历、过端午节时的习俗等内容,孩子们意犹未尽。于是,我想到了让孩子们欣赏民乐《金蛇狂舞》,希望幼儿在艺术欣赏的氛围中感受民俗风情,体验民族节日喧闹欢快的景象。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喧闹欢快的特点,喜爱中国民乐。2.分别用身体动作和声音的长短,尝试表现乐曲a段和b段。3.初步理解乐曲中的“对话”结构,感知aba结构。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老师了解民乐《金蛇狂舞》的背景等相关知识;幼儿已玩过“对歌”的游戏。2.材料准备:乐曲《金蛇狂舞》、电脑、录音机、故事《双龙戏水》、图谱、自制龙舟、龙的头饰、红绸、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鼓等。3.环境准备:区角张贴划龙船、舞狮子、舞龙、放鞭炮等喜庆活动的图片;布置河道的场景,有起点、终点和水草等。活动过程1.完整欣赏乐曲,充分表达感受。①幼儿随民乐《喜洋洋》舞动入场。②请幼儿宁静地欣赏民乐《金蛇狂舞》,思考: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想干什么?③请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并随音乐表现。2.欣赏故事,感知乐曲aba结构。①老师边操作图谱边讲故事《双龙戏水》。②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③再次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结构。④这个音乐有几段?它们一样吗?3.分段倾听,理解乐曲中的“对话”。①请幼儿重点欣赏b段。②它们像在干什么?③请幼儿分组模仿“对话”表演。4.玩游戏,感受乐曲的欢腾、热烈。①老师和幼儿一起扮演龙随音乐游戏。②请幼儿自己尝试游戏。下载后可任意编辑5.了解乐曲的相关知识。你们喜爱这首乐曲吗?它是我们中国伟大的音乐家聂耳创作的一首民族乐曲。这首好听的乐曲名字叫《金蛇狂舞》。活动延伸1.将乐曲中的“对话”创编成儿歌,让幼儿合作朗诵。2.请幼儿随乐曲玩舞龙灯或舞狮的游戏,充分感受乐曲的民族韵味。3.观看舞龙舞狮的录像片,了解《金蛇狂舞》的真实含义。活动反思《金蛇狂舞》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乐曲喧闹欢快,原曲结构较为复杂,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音乐对幼儿的可感性、可接纳性,老师将乐曲中的重复部分进行了改编。环境和材料对此次活动起着极大的暗示与激励作用。精致的教具是老师运用的重要手段,老师用中国民族特色的线描制作了两条形象生动的龙,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彩带制作了图谱――海洋,自制了色彩鲜艳的龙舟,在空地上也布置出海洋的路线,并且同图谱吻合,让幼儿在符合乐曲意境的环境中,理解和感受作品。活动中,老师调动了幼儿诸多的感知通道――听觉、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视觉、运动觉等,让幼儿在观看老师图谱演示、跟随乐曲做动作等方式方法中,反复地倾听乐曲、感知乐曲。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幼儿划龙舟竞赛的场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准确地表达了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并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活动分别运用了集体、小组、个人等形式让幼儿参加活动,老师也积极地参加到游戏中,活动的氛围轻松愉快。《金蛇狂舞》教案2活动目标:1、了解龙的外形特征,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现。2、跟随音乐大胆想象,尝试表现出情节丰富的画面。活动准备:知识经验:①与父母一起查阅关于龙的资料,了解龙的来历。②活动前玩“舞龙”的游戏,并拍下照片。2、物质准备:音乐及故事“金蛇狂舞”;龙的分解图;龙的图片及舞龙的图片若干张;彩笔、蜡笔。活动过程:一、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吸引幼儿活动的兴趣。提问:“听到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让你联想到的谁?”二、视觉体验: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欣赏“龙”的图片,了解龙的外形特征。提问:“龙的身体由那几部分组成?”2、出示龙的分解图。“它身体的各部位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动物?为什么?”“龙的身上是什么颜色?你还想画什么颜色的龙,为什么?”三、游戏(想象)体验:边听“金蛇狂舞“的音乐边欣赏;龙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