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桃源县“教育强县”工作报告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全面推进教育强县建设(2008年4月2日)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中央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决策和省市关于建设教育强省、建设教育强市工作部署,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精神全面动员和部署我县建设教育强县工作。下面,我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把握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建设教育强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一,建设教育强县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决策和省市工作部署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从“教育是民族第1页共24页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的思想高度,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放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首,报告用了289个字的篇幅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等六个方面,对这一战略决策进行了深入明确的阐述。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既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把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和教育强省作为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重大举措。去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建设教育强省工作会议,教育部部长周济、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副省长郭开朗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XX年建成教育强省。省委、省政府提出,组织部门要把教育工作实绩考核成果作为对党第2页共24页政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市委、市政府紧跟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召开了全市教育强市工作会议,提出在20XX年率先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在20XX年把我县建设成教育强县的决定,这既顺应了国家、省市教育发展大势,也符合我县教育的实际需求。第二,建设教育强县是实现富民强县、构建和谐桃源目标的迫切需要。建设教育强县,事关民生之本,关联千家万户,是增强我县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关键环节,是切实改善民生、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我县是一个人口大县,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列为优先发展领域,将人口负担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和提升劳动者素质上来,让广大群众人人享有公平教育权利,提高脱贫致富技能,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构建和谐桃源目第3页共24页标。第三,建设教育强县是进一步提升我县教育整体水平的迫切需要。近年,我县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优先地位进一步落实,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十五”以来,先后投入建设资金近四亿元,推进了全县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高标准高规格的一中新校区,财政预算向教育进行了重点倾斜,每年用于教育的支出不断增加,2007年,完成教育支出达2.03亿元,较上年增长63.7%,占到了整个财政支出的60%以上。我县顺利通过了“两基”国检和省、市“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先后获得“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全省第一个农村“素质教育先进县”、全省唯一“国家级艺术教育示范县”等荣誉,我县的综合教育实力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教育发第4页共24页展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在农村偏远山区,食堂设备简陋,宿舍铺位不足,供电设备老化,浴室厕所条件差,学校饮用水水质状况堪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近些年,有些学校很少添置仪器、体育器材等方面设备。在城镇,由于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给学校寄宿、学位带来巨大压力,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比较普遍。二是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应试教育的倾向还较为严重,重知识、轻能力,重升学、轻素质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不容乐观。三是教师队伍结构亟待优化。特别是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分布结构问题突出,全县小学教师45岁以上占到了58%,其中50岁以上的占23%,有些农村小学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