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测试题(附答案)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____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_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语文课程围绕________,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4.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和的综合体现。6.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坚定信心。7.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8.____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9.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10.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14.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15..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16.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17..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18.语文课程评价包括_和。19.评价是语文课程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20.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_是作业评价的关键。21.是在教学关键节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旨在考察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和学生阶段性学习质量,是回顾、反思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22.短语的结构:____、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2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_____、定语、、补语。24.复句的类型:并列、____、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25.常用标点符号:句号、___、感叹号、___、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26.常见修辞手法:比喻、____、夸张、___.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二、简答题(每题7分,一共28分)1.简述语文课程理念2.简述语文课程主要主题与载体形式。3.简述语文课程主要主题与载体形式。4.简述语文课程实施教学建议。5.简述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原则。三、论述题(每题12分,共12分)论述如何进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4.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