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内部精品(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标要求】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设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4.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5.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单元概述】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建国后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从沿海经济特区建立,到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以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党和人民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这一切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知识结构】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文革”后,党内主要领导人仍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的方针(2)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的大讨论2、时间:年底3、内容:(1)思想上: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2)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3)组织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4、意义:(1)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2)完成了党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3)中国历史进入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加强1、1980年,为恢复名誉,党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2、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3、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向依法治国道路迈进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安徽凤阳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2、农村逐步实行责任制3、农业生产向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和开辟了道路4、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5、带动了工业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时间:年城市改革全面推开2、重点:3、内容:(1)把原来单一的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责任制(3)实行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4)1992年十四大以后,建立市场经济4、作用: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表现:1、1980年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又增设经济特区2、开放广州、上海等座沿海城市3、设立开发区等4、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海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发区5、向内地发展,出现了边疆开放城市特点:形成“——————”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2、改革开放后,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3、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3、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又阐明了,提出了4、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战略部署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2、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3、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在全党的指导地位4、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单元知识网络】历史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决策改革开放农村城市全方位开放特色的理论伟人邓小平及其理论的形成从党的十二大至十五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与法制的加强——向依法治国迈进【典例分析】1.(2008年河南省中考试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陆续设置了一些“特区”。从最初设置这些“特区”的示意图来看,下面的四个选项中与其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考察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通过右下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