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后美国农村教育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2008-12-2915:11:05)HYPERLINK"http://blog.sina.com.cn/s/javascript:;"转载▼标签:论文作业文化[内容提要]20世纪80年代后是美国的转型期,由于此前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到1980年,美国的城市人口已达总人口的四分之三,从1970年起,由于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原因,美国最大城市人口开始向农村迁居。但在农村的广大区域内,由于以往美国社会、政府关注不够和教育投资不足,致使美国农村社区的教育环境、条件和质量严重恶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与社区、学校和相关利益团体一起开始改善农村社区和学区的发展条件。本文着重分析了美国农村教育政策、教育环境与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农村教育提供一些启示。[关键词]美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启示一、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农村现状(一)美国关于农村的概念随着美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扩散以及农村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不断调整,传统上相对稳定的城市和农村社区的界限在美国变得日益模糊。美国农业的直接从业者已不足3%,但美国的广大农业区域依然存在,而生活其中的农村社区人口也并没有大幅度减少。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根据是否在城市统计区、人口密度和规模三个指标做出统计,美国有43%的公立学校位于这三类农村区域,在校生人数占全国学龄儿童的31%;而美国联邦统计局则把农村定义为“有广漠土地且居民少于2,500人的地方”,认为这才是纯粹意义上的农村。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统计口径明显地扩大了农村社区。实际上2,500—25,000人的社区已具备了城镇社区的特征,把他们列入农村社区,容易模糊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界限,不利于突出真正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村社区,徒增认识和实践上的混乱。本文采用联邦统计局的定义。(二)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农村现状及发展情况1876-1980年,是美国的城市化时期,到1980年,美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城市化的结果表现为中心城市与其周围郊区和远郊乡村间建立的关系是复杂的,并产生了各种高度专门化的城区市郊混合体,这些混合体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传统的“城市”、“郊区”、“乡村”的区别逐渐模糊直至消失。从1970年起,由于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原因,美国最大城市人口开始减少,主要是一些中等收入者开始向农村迁居。东北部城市带最为明显,70年代仅纽约一市就减少80万人。一些企业也因地价和劳动力价格高等因素,开始向农村和小城镇分散。1980年以后,美国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出现了回升。现有5500万人居住在农村地区,占美国总人口的1/5。根据最新的2000年的人口普查,他们分布在广袤的4/5国土上。二、美国农村教育政策与教育环境(一)美国农村教育的现状根据美国统计局的数据,美国农村公立小学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13%以上,农村公立学校的学生数占全国同类学校学生数的21%。由于具体细节归类问题,其他报告中的同类比例甚至更高。在阿拉斯加、阿肯萨斯、爱荷华、肯塔基、顷因、密西西比、内布拉斯加、新汉普郡、南达科塔、佛蒙特、西弗吉尼亚、怀俄明等12个州,公立基础教育的主要生源是小镇和乡村的儿童。这些数字,加上小规模的学校的潜在优势,以及农村学校在满足联邦《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已经使专家们意识到,农村教育需要更多的关注,并应赋予政策上的思考。二战以后,美国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美国教育经费来源呈现多元化特征,除政府拨款、学费外,社会捐赠、学校服务社会的收入也占有很大比例。美国是一个地方分权国家,全国没有统一的教育行政系统,教育的责任多在州与地方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对教育政策的制定、经费的投入负有直接而重要的责任。法律哲学家布鲁斯·A·阿克曼在一部题为《自由国度的社会公正》的专著中提出,学校教育应分为两个阶段实施:初等附段的教育任务在于切实补充并确证学生家长的价值观与态度;中等阶段的学生则接受自由国家所提供的都市教育以使自己得以摆脱自身地理位置及社会地位的束缚,并提高学生个人的自由度。事实上,20世纪后半期的美国中等学校与学院即逐步承担并发挥了中等阶段的教育功能。以扩大自由与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