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争做村小课改工作的“领头羊”———XX县区邢楼镇优秀青年教师朱新炜同志先进事迹材料XX县区邢楼镇中心校朱新炜2000年7月,我从XX省运河师范学校毕业,同年8月入党并参加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材料。8年以来,我一直持守在村小教师这个的平凡岗位上。我始终坚持以“勤学、善思、求实”为指针,认真、务实地走过每一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战线上的一次突破性的改革措施。本人有幸投身于这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状态以及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领域革命的重大改革中。作为学校课改领导小组主要成员,我负责指挥、调控和监督学校课改工作的整体运作;曾承担过除毕业班以外的年级数学学科的实验任务。在课程开发、实验与管理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为思田小学、邢楼镇乃至整个XX县区的课改实验工作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一、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从我市全面铺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后,我便主动要求参加各种市内外课程改革培训。如2004年7月参加XX县区首届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进行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和学科教材教法培训,从05年起阶段性地参加教育学会系统的省市级科研课题主持人培训和各级的课改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为了洞察最新的教改动态,关注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成果,我坚持阅读了大量的教学刊物,如《新课程》、《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等,在这些杂志报纸中吸取营养。我还借助网络这一快捷的信息资源,从专家和同行的优秀经验中去深深体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我快速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我积极引领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并透彻领悟《基第1页共4页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课改的前沿理念和可资借鉴的教学策略。坚持定期开展专题讲座、课改沙龙等学术活动,为教师们切实开展好课改实验工作搭建平台。二、立足课堂教学,有效推进实验工作在教学观念上,我提倡“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新知的教学”;在课程设计上,从传统的“我教你学”转变为学生的“我要学”;在学习内容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学生掌握:在教学方式上,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秉承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沿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氛围。学生们都爱上我的课,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激活学生经验、贴近现实生活、追求真实有效”独特的教学风格,事迹材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工作以来,我先后12次在市、镇两级各类优质课评选中获奖,承担镇级以上示范课、引路课10余节。“更加真实、更具特色,更富灵性”的教学风格是我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我积极探索符合课改理念和教育教学实际的评价方式,在课程的评价上,由过去强调考试甄别、比赛获奖选拔的评价方式,转向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纵向比较,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思维活跃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三、勤于质疑反思,潜心提炼实验成果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透彻了解他的学生,不断反思教学常态下的师生活动,课改实验工作尤为如此。几年来,课程改革使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教育科研意识对新课程的作用。实践中我能在有意识的繁衍教学经验的同时进行理性思考,在第2页共4页总结中有所发现。教学之余,我坚持质疑反思,尤其善于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去关注学生,研究学生。我还不时地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课改实践中的点滴感悟流淌于笔尖,通过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与专家对话,与大师交流,在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不断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