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2、从读名著入手,立足三变三打二拦,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3、搜集交流《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从中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难点:品读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1.直接导入。2、说说四大名著以及作者。(板书:《西游记》)3、说到《西游记》,你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4、这么多人物,(板书:人物。)必然会发生故事,有故事,第1页共63页就有故事的情节。(板书:情节。)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环境。板书环境。这就是小说的三要素。5、出示课题,读题。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1、小组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又变成(),最后变成(),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次怒打白骨精,前()次都被白骨精逃脱,第()次终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三、感受环境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节,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出示古文,自读,有什么感受。三、品度语言,感受人物性格(一)追溯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1、请你找出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句子,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3、细细得再读读这几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具体从哪儿感受到的?4、交流,板书:5、齐读(二)追溯三变,感受白骨精的性格第2页共63页1、过渡:课文中的三还有其他意思吗?(白骨精三变)2、找出白骨精三次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3、交流出示句子:4、在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5;其实,不仅从三次描写白骨精变化的句子中感受到白骨精的狡猾,其实文中还有两处比较明显的地方也能看出来。是哪里?6、学生交流:7、齐读句子(三)追溯两次责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征1、找找描写唐僧的句子,读一读,想想唐僧又有着怎样的性格呢?2、交流句子,出示:3、交流感受:4、朗读深化:5、指名朗读(四)、感受猪八戒的性格1、同学们,故事还向我们描述了另外一个主人公的形象,哪一句?2、八戒嘴谗,夺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四、小结:第3页共63页五、作业第三次怒打白骨精后,课文没有写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写下来。《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的情节,初步感受故事的一波三折,并能讲述故事。3、抓住课文语言文字,体会文字刻画人物形象的妙处;赏读《西游记》原著片段,通过对比阅读,感受经典的语言魅力,产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参考话题:故事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你最感兴趣的是谁?请抓住他的一言一行,谈谈对他的评价。一.课前唱《西游记》主题曲。1、送给大家一首歌,播放《西游记》主题曲。2、会唱的跟着一起唱好吗?3、歌中的猴哥叫什么名字?他最典型的一个动作是什么?能不第4页共63页能演一演?4、孙悟空这个人物出自哪一本书?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全书100回。吴承恩根据唐僧玄奘赴天竺取经的史实,注入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创作而成。故事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既有浓厚的神奇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感。不但我们中国人喜欢,而且也成了世界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广泛的著作之一。5、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游记》里的一个故事——《三打白骨精》二、初读课文。1.轻声自由读课文。指读要求:①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顺课文。②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又变成(),最后变成(),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次怒打白骨精。2、读后检查。(略)四、再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