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纽扣》教学反思《一颗纽扣》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一颗纽扣》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一颗纽扣》教学反思1为什么今天会选这节课放在家长开放日,是想让我们的家长了解1.短小的一个故事也可以引出一块内容让小朋友来学习。2.小朋友是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和本领的。3.让家长看看自己孩子平时上课时候的倾听习惯与行为习惯。这是一个由一颗纽扣的故事引出的一个数学问题。讲述的是小老鼠捡到一颗纽扣,并在寻找这颗纽扣的主人的过程中,碰到各种动物朋友,了解他们纽扣的形状、颜色和纽扣上洞洞的数量来确定的。本次活动的亮点在于:1.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小老鼠、小兔子、小刺猬、小狗,这些小朋友平时常见也十分喜欢的角色,并且这个故事很简单,故事中的对话也很简单都是重复的,所以很适合小班的小朋友来学习。2.从这个绘本中引出了数学活动,在绘本的情节中,还发展了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例如,怎样有礼貌地跟同伴询问,得到别人的帮助需要说“谢谢”等等,小班小朋友的社会活动是通过模仿和交往第1页共6页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这个活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我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操作材料,每个箩筐里有四颗纽扣,但只有一颗是适合自己箩筐里的这个小动物的,这对我们的小朋友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包括最后的送小动物回家的环节,小朋友都一看就明白了,自己的小动物应该送到哪幢房子,根本不用老师多提醒。如果在箩筐中能投放更多的纽扣来增加难度,比如同样形状同样颜色不同的点数的纽扣,这样活动也会有一个提升。2.在小朋友把小动物送回家这个环节上,有些拥挤,可能四幢房子分得不够开,如果能将四幢房子分得开一些,分组上来,这样可能会好一些。3.因为没有在小动物上写上小朋友的名字,所以无法很好地进行检验,就算贴在了黑板上,也不能知道这是谁贴的。这是爸爸妈妈们第一次参加宝贝们的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爸爸妈妈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表现。《一颗纽扣》教学反思2《一颗纽扣》这个绘本向幼儿传递着捡到东西要主动归还、不能拿别人东西的道理。在这个故事中讲述了小老鼠在寻找的纽扣主人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询问和观察纽扣的颜色、大小、形状,最终找到了纽扣的主人。由于故事中动物形象大小对比强烈,视觉变化新奇而有趣,所以非常吸引小班的小朋友,也都能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因此第2页共6页我选定这节课,为本周的分享阅读活动。在活动的开始,我就引导幼儿先读封面,加深他们对封面的认识紧接着我和幼儿一起阅读,故事中的对话比较简单,于是我在设计提问时根据每一幅画面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思维。如“小狗”形象小朋友都已认识,此时我就问:“小老鼠遇到了小狗会怎么说?在小老鼠遇到大象的时候,这两节纽扣的差别很小,不容易被发现,于是针对纽扣进行提问:“小老鼠手里的纽扣是大象的吗?”引导幼儿分辨这两颗纽扣的不同。最后回归这个绘本的'主题:小老鼠最终找到了这颗纽扣的失主。小老鼠回到家,发现“这颗纽扣是从妈妈衣服上掉下来的……”妈妈亲昵的吻是对小老鼠的感谢,也是对孩子捡到东西归还失主的行为表示赞赏,渗透德育教育。不足之处:没有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延伸。孩子的任何一个发现都是在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中得来的。如果活动结束后开展再适当开始相应阅读区活动、纽扣的分类配对游戏活动或者教师创设捡到失物让幼儿寻找失主的情境体验活动,那么本次活动的效果会更好。《一颗纽扣》教学反思3《一颗纽扣》这则故事内容短小,情节生动,小动物形象可爱,能满足小班孩子学说短小语句的需要,同时渗透了匹配和帮助别人获得快乐的社会性情感,非常符合小班孩子的认知特点。许园长之所以选择这个教材实施活动,我想,许园长是非常的了解孩子的。整个活动的组织给我的启示是:第3页共6页1.情景性的教学能让孩子更投入。小班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老师想方设法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许园长能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