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附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物理(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本试卷共四大题,18小题,另有附加题一题。请把答案写在答案卷上。考试结束后,只要上交答案卷。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谓参考系就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B.在研究贝克汉姆“香蕉球”的旋转效应时,可以把球看作质点C.一个运动过程可能出现路程等于零,而位移不等于零D.在研究火车过一座短桥的时间时,不能把火车看作质点2.关于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书对桌面的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书发生形变而产生的B.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书对桌面的压力跟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所受的重力3.如左下图所示,轻质弹簧秤通过两只定滑轮,两边各挂一只5N的砝码,则弹簧秤的读数为A.10NB.5NC.0D.无法确定4.如右上图所示,重力G=2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10N,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A.2N,水平向左B.2N,水平向右C.10N,水平向左D.8N,水平向右5.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0~1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B.0~4s内的位移大小是0C.0~1s内的加速度大于2~4s内的加速度D.0~1s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6.一辆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则汽车在6s末时的速度大小和6s内的位移大小分别是A.2m/s和24mB.0和24mC.0和25mD.2m/s和25m7.龟兔赛跑的故事源于伊索寓言,可谓众所周知,按照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兔子和乌龟的运动正确的是A.兔子和乌龟是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B.乌龟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兔子先加速后匀速再加速C.骄傲的兔子在t4时刻后奋力追赶,但由于速度比乌龟的速度小,还是让乌龟先到达预定位移S3第4题图第3题图SstD.在0~t5时间内,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8.如右上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一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A.B.C.D.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9.下列各图中,P、Q两物体之间存在弹力的是(所有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物体处于静止状态)10.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关于它的速度、速度改变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而其速度却可能增加B.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C.物体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其加速度也就越大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而其速度方向可能发生变化11.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1s内通过的位移为0.4m,则A.第1s末的速度为0.4m/sB.加速度为0.8m/s2C.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1.2m/sD.在2s内通过的位移为1.2m12.如图所示,水平力F将物体P压在竖直墙上,物体P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若增大F,则P所受摩擦力增大B.若增大F,则P所受摩擦力不变C.若在P上放一物体,则P所受摩擦力增大D.若在P上放一物体,则P所受摩擦力不变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三、实验题(2小题,共15分)13.(6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左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5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6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m/s2)(1)试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在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图象。ABCDPQPQQP砝码质量m(g)050100150200250300弹簧总长l(cm)32.14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