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2010~2011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Al-27S-32Fe-56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B.胆矾的成分是CuSO4·5H2OC.医疗上用的“钡餐”成分是BaSO4D.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Si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B.氮化硅的化学式Si3N4C.氢硫酸的电离方程式H2S2H++S2-D.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3.下列实验目的可以达到的是()A.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B.氯化铵溶液与石灰水共热制取氨气C.浓硫酸与硫化钠共热制取硫化氢D.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4.下列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Na+、I-、NO3-、ClO-B.Na+、0H-、NO3-、HCO3-C.H+、Fe2+、NO3-、Cl-D.[Al(OH)4]-、SO42-、0H-、Na+5.下列各组单质中,前者能将后者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的是()①Al、Fe②C、Si③Mg、C④H2、Cu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7.有AgNO3、HCl、KSCN、NaOH四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鉴别,这种试剂是()A.FeCl2溶液B.Na2CO3溶液C.氯水D.FeCl3溶液8.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选择合适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收集少量NO2、O2、NH3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蒸馏水中并搅拌C.洗涤沉淀操作如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滤干,重复操作2~3次D.用蒸馏水润湿的广泛pHmol·L-1NH4Cl溶液9.下列各组在溶液中的反应,不管反应物量的多少,都只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的是22283+13()A.FeBr2与Cl2B.Ba(OH)2与H2SO4C.HCl与Na2CO3D.CO2与NaOH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氯气有漂白性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12.有M、N两溶液,各含下列8种离子中的4种:K+、Na+、H+、Fe2+、Al3+、NO3-、CO32-、SO42-。已知两溶液所含离子各不相同,M溶液呈强酸性,则N溶液里大量存在的阴离子应该是()A.CO32-B.NO3-、SO42-C.CO32-、NO3-D.CO32-、SO42-1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铜屑加入FeCl3溶液中:2Fe3++Cu=2Fe2++Cu2+B.将磁性氧化铁(Fe3O4)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在碘化亚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硝酸:3Fe2++4H++NO3-=3Fe3++2H2O+NO↑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ⅡA族B.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15.将镁铝合金投入到500mL2mol/L的盐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再加入250mL的NaOH溶液,若要使生成的沉淀最多,则应加入的这种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1mol/LB.2mol/LC.3mol/LD.4mol/L16.甲、乙、丙、丁分别是NaOH、Al2(SO4)3、MgSO4、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丙溶液逐滴滴入甲溶液,发现开始时无沉淀,继续滴加产生沉淀,最终沉淀不消失,若将丙溶液滴入丁溶液产生沉淀,据此推断乙溶液是()A.NaOHB.Al2(SO4)3C.MgSO4D.BaCl21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可知,0.5NA个H2KJB.标准状况下,5.6LSO2和5.6LH2S混合后的气体分子总数为0.5NAC.Na2O2粉末与水反应,如产生0.5molO2,则反应中转移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