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汇报材料一、工作概况长沙地处祖国中部,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最具软实力城市、中国十大品牌城市、中国十大创业之城等。长沙在发展创业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一是具有经济优势。长沙国民经济和地方财力连续十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目前跃居省会城市经济竞争能力第七位,所辖四县(市)均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为发展创业提供了必备的经济基础。二是具有产业优势。近年来长沙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不断提速,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日趋繁荣发达,蕴含着大量的创业机会。三是具有区域优势。长沙处在长三角和泛珠三角的经济辐射交汇地带,且具有承东启西、连南结北、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枢纽作用,区位优势明显。四是具有科教优势。长沙拥有49所高校和97家各类科研院所,且秉承“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使长沙充满了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xx市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启动早。早在2007年底,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打造创业之都,推进创业富民”的战略部署,在全市全面推进全民创业活动,为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规格高。市委、市政府把鼓励扶持创业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创业工作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市委常委会多次听取创建工作汇报,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出席创建工作会议进行部署。XX省委书记周强高度关注和支持长沙创业工作,多次听取相关汇报并出席创业活动,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三是发动广。长沙创建工作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百姓兴家业、能人办企业、干部干事业”的全民创业思路。全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包括了40个市直部门和全部区县(市)政府,形成了覆盖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组)的四级创建工作体系。目前,xx市扶持创业的五大体系已基本健全,20XX年7月第1页共5页经省厅组织的创建工作考核评估,长沙基本达到了创业型城市的要求。一是全民创业活力日益强劲。截止到10月底,今年全市实有私营企业数63618户,实有个体工商户283825户。全市个体工商户和企业数量较创建之初分别劲增25.6%、24.5%,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总量和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均接近60%。二是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明显。今年1-10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2.32万人,同比增长33.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1%,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就业形势在创业拉动下稳步向好。三是创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截止到今年9月,长沙完成国民生产总值310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70亿元,同比增长16%和24.2%,创业之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日渐显著。二、主要做法(一)致力于构建最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长沙被列为全国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后,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实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主要措施,强化了部门职责,并形成了以联席会议制度、目标考核制度、责任考评制度为主体的统筹协调机制。市直各单位一把手亲自抓创建,各区县(市)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吸收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全市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促创业的联动机制,为长沙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领导基础。(二)致力于构建最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在政策导向上,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对市场放开、对群众放手、对企业放权,尽力做到凡是外地卓有成效的政策长沙都有,凡是在外地能享受到的合法优惠在长沙都能享受。一是完善政策引导全民创业。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加快建设创业之都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的基础上,各区县(市)、园区、市直各部门相继出台了配套政策。二是支持引进人才创业。为壮大创业主体,实施了“引进国际高端人才三年行动计划”和“进重点大学,揽万名英才”活动,已引进国际高端人才39人、高端人才团队8个,“985”、“211”高校青年人才共2180人来长创业就业。三是重点扶持大学生创业。20XX年,出台了第2页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