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超市对万达广场的作用2011-05-1313:02:14|分类:商业地产名家讲堂|标签:超市万达业态大型租金大型超市是将超市和折扣店的经营优势结合为一体的新型零售业态。按我国国家标准《零售业态分类》的定义为:实际营业面积6000平方米以上,品种齐全,满足顾客一次性购齐的零售业态,主营食品和日用品,选址于市或区商业中心、城郊结合部、交通要道和大型居住区,服务半径2千米以上,目标顾客以居民和流动顾客为主。大型超市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自1995年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外资大卖场以来,大型超市在我国零售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其年营业额已占到连锁商业年营业总额的一半以上,且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大型超市的发展规律是:当一国人均GDP达到2000—4000美元时,是大型超市发展的黄金时期;人均GDP达到8000—10000美元时,发展速度开始逐渐减缓或停滞。我国2008年的人均GDP约为3000美元,正处于超市发展的黄金阶段。一、国内大型超市概况现阶段,大型超市已成为国内发展速度最快的零售业态。截至2008年末,国内共有超市大卖场近3000家,其中,13家以大型超市为主的外资企业共经营大型超市755家。目前门店数较多的大型超市有:沃尔玛(美国、158家店)、好又多(沃尔玛控股企业、104家店)、家乐福(法国、139家店)、大润发(中国台湾、101家店)、TESCO(英国、66家店)、易初莲花(泰国、76家店)、麦德龙(德国、38家店)、欧尚(法国、31家店)、易买得(韩国、18家店)、华润万家(香港)、世纪联华、北京华联、人人乐、新一佳、永辉超市等。按照单店年均营业额计算,台湾大润发超市以3.33亿元排名第一,单店营业额高出家乐福0.8亿元;欧尚超市以2.6亿元排名第二;家乐福为2.52亿元,沃尔玛为2.3亿元,TESCO为2.2亿元,易买得为1.8亿元,易初莲花为1.7亿元,好又多为1.6亿元。外资大型超市单店年销售额年均为2.3亿元,国内大型连锁超市的店均年营业额约为1.4亿元左右,低于外资超市。从开店数量及营业额来看,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和TESCO为代表的外资超市优势明显,在运营管理、卖场形象、广告促销以及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均优于国内超市。相对而言,国内超市整体实力仍然相对薄弱,内资超市除在部分区域占有一定优势外,在大部分区域均处于从属地位,很难同外资超市展开竞争。大型超市在国内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已经饱和,特别是北京和上海的中心区域,超市之间的直线距离已不足1公里,客流相互重叠,竞争激烈,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门对门的贴身肉搏,导致利润率普遍较低,只能通过转租来弥补租金差异。目前,大型超市已将拓展重点放在了二、三线城市,甚至某些四线城市(县或县级市)也出现了外资大卖场。家乐福已将触角伸到了乌鲁木齐,沃尔玛也已开始向青海西宁、甘肃兰州和宁夏银川进军。超市业态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并大有取代农贸市场和传统百货业的趋势。二、万达广场引入超市的必要性自2001年9月20日签署长春沃尔玛合同开始,万达已引入沃尔玛超市16家、家乐福超市2家、大润发超市1家、TESCO超市1家、华润万家超市2家、世纪联华超市1家、JUSCO超市1家、伊藤洋华堂1家。这些超市的引入,对于万达广场的经营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依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推断,超市行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然是普通百姓最主要的消费场所,也是绝大部分万达广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究其原因主要有下述几点:第一,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万达广场需要引入超市。按照超市发展的自身规律可知,当一国人均GDP达到8000—10000美元时,超市的发展开始减缓或停滞,大型购物中心及品牌专卖店开始逐渐演变为大众消费的主要场所。目前国内大部分二、三线城市所谓的“商圈”都是围绕着一家或几家大型超市而形成的,就是这一规律的具体体现。因此,为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万达广场,至少在未来的10年内还需要大型超市。第二,大型超市与万达广场的选址逐渐趋向一致。由于一二线城市中心区域地价逐年上涨,导致开发商对租金的预期同步提高,超市作为薄利行业,已无法承受日益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