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1Ch1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讲课人:邵红才扬州市职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力学与地基基础2土的概念与基本特征2无粘性土的密实度5土的三相比例指标4土的生成1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粘性土的稠度6土的组成3土的压实原理7地基土的分类8土力学与地基基础3§1.1土的生成地壳表岩地球风化作用搬运、沉积土地球土是岩石经过风化后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历史的产物形成过程形成条件物理力学性质影响土力学与地基基础4生物风化物理风化化学风化量变无粘性土原生矿物质变粘性土次生矿物动植物的活动有机质岩石和土的粗颗粒受各种气候因素的影响产生胀缩而发生裂缝,或在运动过程中因碰撞和摩擦而破碎。母岩表面和碎散的颗粒受环境因素的作用而改变其矿物的化学成分,形成新的矿物。风化作用种类土力学与地基基础5物理风化土力学与地基基础6化学风化土力学与地基基础7搬运和沉积搬运:由风力、水流、重力等完成。沉积:残积、坡积、冲积等。残积土无搬运土质较好颗粒表面粗糙多棱角粗细不均无层理母岩表层经风化作用破碎成岩屑或细小颗粒后,未经搬运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土力学与地基基础8搬运和沉积运积土有搬运风化所形成的土颗粒,受自然力的作用搬运到远近不同的地点所沉积的堆积物土力学与地基基础9运积土有搬运风:风积土重力:坡积土流水:洪积土冲积土湖泊沼泽沉积土海相沉积物冰川:冰积土土粒粗细不同,性质不均匀有分选性,近粗远细浑圆度分选性明显,土层交迭含有机物淤泥,土性差颗粒细,表层松软,土性差土粒粗细变化较大,性质不均匀颗粒均匀,层厚而不具层理搬运和沉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10§1.2土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土是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所形成的产物.本学科强调土的工程性质(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的基本特征☆土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土是相系组合体☆土是分散体系☆土是多矿物组合体土力学与地基基础11§1.3土的组成土是由固相,液相,气相组成的三相分散系。固相——包括多种矿物成分组成土的骨架,骨架间的空隙为液相和气相填满,这些空隙是相互连通的形成多孔介质。液相——主要是水(溶解有少量的可溶盐类)。气相——主要是空气,水蒸气,有时还有沼气等。土力学与地基基础12§1.3.1土的固相构成土骨架,起决定作用矿物成分颗粒形状粒径级配固相土力学与地基基础131、土粒的矿物组成土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因此土粒的矿物组成将取决于成土母岩的矿物母岩的矿物组成及其后的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有机质次生矿物土力学与地基基础14由岩石经物理风化生成的颗粒通常是由一种或几种原生矿物所组成。成分与母岩的相同,常见的有石英,长石和云母。颗粒一般较粗,多呈浑圆形,块状或板状。吸附水的能力弱,性质比较稳定,无塑性。原生矿物土力学与地基基础15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生成的新矿物,它的成分成分与母岩的完全不同。次生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即高岭石,伊利石和蒙脱石。颗粒极细,且多呈片状。性质活泼,有较强的吸附水能力(尤其是由蒙脱石组成的颗粒),具塑性。土力学与地基基础16动植物分解后的残骸,动植物分解后的残骸,分解彻底的称为腐殖分解彻底的称为腐殖质质//腐殖质的颗粒极细,腐殖质的颗粒极细,粒径小于粒径小于0.1μm0.1μm,呈,呈凝胶状,带有电荷,凝胶状,带有电荷,具有极强的吸附性。具有极强的吸附性。≥≥3%~5%,3%~5%,不宜做填筑不宜做填筑材料。材料。有机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172、土的颗粒级配土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土粒的粒径由粗到细逐渐变化时,土的性质相应地发生变化。土的颗粒级配——土中各粒组的相对百分含量。通常用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干土质量)的百分数表示。粒组——人为的把大小相近的土粒合并为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18颗粒级配的测定筛分法筛分法(适用于砾石类和砂土类,d>0.075mm)它是利用一套孔径大小不同的筛子,将事先称过重量的烘干土样过筛,称留在各筛上的重量,然后计算相应的百分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19颗粒级配的测定比重计法适用于粉土和粘性土d<0.075mm利用不同大小的土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不同来确定小于某粒径的土粒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