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师大版)第八章《压强和浮力》第六节《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n>【教学资源】气球、飞艇、热气球、潜水艇课件【教学流程】本设计分为三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一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一一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第一部分以实验为基础,设疑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并讨论、猜想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是什么?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在针对各种猜想,分别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物体浮沉的是决定于它爱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合力。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先根据鸡蛋在不同盐水中漂浮的情况,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密度计;再根据空心和实心牙膏皮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密度大于水的物体做成空心后可增大排水体积,增大浮力,漂浮于水面的道理;最后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理解不熟悉的潜水艇的热气球的浮沉原理。【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复习运动和力的关系及阿基米德原理。提出:不同物体浸没在水中时运动状态是不是相同的?2、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①、分别演示鸡蛋和木块浸、铁块和乒乓球浸没在水中的情况,提出为什么物体浸在水中时有的下沉,有的上浮?让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对上面问题的猜想可能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是认为重物下沉,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二是认为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三是与物体受到的力有关。②、老师先要求学生针对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设计实验验证。如果学生在第二种情况中无法解决,教师可用空心牙膏皮演示,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浮沉与物质本身的密度无关,再提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上浮和下沉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强调:力和运动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提出问题: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物体怎样运动是由它们的合力决定的)讲解: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若FVG则物体下沉(直沉到水底,所受合力为0,物体静止浮物,若F=G则物体悬浮(物体全部浸入水中)。(画图讲解)浮物,若F〉G则物体上浮浮物,由以上推导,得到推论:物体的浮沉可以由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判断。在物体上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浮力和露出液面后的浮力变化情况,最后得出物休漂浮的条件:F=G浮物,③、问:什么情况下密度大的物质在水中下沉,什么时候又能浮在水面上?学生讨论后得出:如果说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实心,可以攻玉用密度来判断物体的浮沉当p>P物体下沉物液当p二p物体悬浮物液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