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景区青泥洼老大连人都说,先有青泥洼,后有大连。可是青泥洼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她有着怎样的含义?这个问题,不要说是外地人,就是现在很多土生土长的大连人也说不清楚。为了说清这个问题,还是先从字面上来了解。青泥洼这是一个词组,她是由青泥加洼组成的,那么我们要了解这个词组,就得分别从青泥和洼这两个词入手。把这两个词的含义搞清楚了,青泥洼的含义我们就自然知道了。先说青泥。最早出现这个名称的时间是远在唐朝,距今大约一千多年。最先提出这个名字的人,那可是个大人物,他就是当时唐朝的当朝宰相贾耽。宰相的级别可不低了,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兼政治局常务,属于国家领导人了。就是这么一个重要的领导人物,不知什么原因,是外出考察调研,还是携眷度假旅游,现在已无从考察,总之不管什么原因,这个贾宰相,他竟乘船来到了大连湾南岸。可以想象,一个当朝的宰相能够光临的地方,相信不会是一个兔子不拉屎的穷乡僻壤。大连湾南岸的美丽景色,给他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大人物到底就是大人物,他的一句话,使青泥这个地名流传至今,可以说贾耽是青泥这个名字的开山鼻祖,居功至伟,他完全有资格受到这个城市市民的顶礼膜拜。做为后人,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个叫贾耽的唐朝宰相,是他为我们这个地方起了这么一个充满幻想和朝气的名字,我们要向这位贾宰相贾大人表示由衷的敬意。在那个遥远的年代,有这样的大人物光临我们这个小地方,实在是荣幸之至。那么贾宰相离开这里以后,是怎样记述这个地方的呢?据说贾宰相从这里回到京城以后,写了一本书,写作的时间是在唐贞元十七年即公元801年。书中是这样记载的:“登州东北海行……北渡乌湖海(今山东城隍岛至旅顺老铁山)东至都里镇(今旅顺口)二百里,东傍海,过青泥浦。”请记住了,此时的贾宰相大笔一挥,从此为我们这座城市留下了千年美名。这是一个刻骨铭心,值得纪念的时刻。从此我们先人生活的地方,有了现在这个名字。贾宰相所说的“青泥浦”,就是指现在大连市的商业中心区青泥洼桥一带。那个时候,从海上向青泥洼桥方向看去,这里是大片大片的淤泥海滩,呈现出青乌色,所以名之为“青泥浦”。这时可能有人要问了,那么在这之前,这个地方难道就没有名字吗,如果有的话叫什么呢?唐代初年以前,大连地区被称为“三山”或“三山浦”。这里的三山是指大连湾外的三山岛。那时的三山岛名声很大,是航海的天然标志,后来人们就把山名当做了地名。历史上对青泥洼最早的记载是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那个时候正值魏、吴、蜀三国争霸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这时有三个在当时很有名气的文人管宁、邴原和刘政三人,为避战祸,乘船从山东半岛来到了辽东半岛,“止于三山”。他们下船上岸的地方就是青泥洼,那时叫做“三山”。说到三山就再啰嗦几句,记得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曾经流传着这样一段民谣: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虽然是豪言壮语,气吞山河,却未免左的可爱,令人耻笑,这里暂且不多做评论。单说这段民谣里面提到的“三山五岳”,究竟是什么含义。五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指向明确,没有分歧。那么三山是指什么呢?这里面说法就不一样了。有人说三山是指镇江的金山、焦山和北固山。也有人说三山是南京西南面长江东岸并列的三座山峰。还有人说三山是传说中坐落在大海中的蓬莱、方丈和瀛洲这三座仙山。这三座仙山,只有蓬莱是真实存在的,而那两座不过是小说家的传说而已,没有人见过。秦朝时,徐福曾率三千童男童女乘船出海,为秦始皇到三座仙山去寻找长生不老药,结果却飘到了日本去。而日本正是和大连的三山岛在同一个方向。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徐福所要去的三山,其实就是我们大连的三山岛。到了明代,称三山岛、三山浦为青泥岛。这里所说的“岛“并非实际意义上的岛,而是当时的一个习俗,就是常把半岛上的邑镇叫做“岛”。清代的时候,则称这里为青泥洼或青泥海口了。前面说过了“青泥”的来历,那么这个“洼”在何处,又该如何解释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请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