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1X基站功率溢出的优化解决方法摘要:对于发生功率溢出的CDMA1X基站,除了采用常规的载频扩容手段之外,还可以尝试对基站的功率参数进行适当优化调整,从而达到解决或缓解功率溢出的目的。关键词:CDMA功率溢出优化参数调整一、产生功率溢出的原因在CDMA1X系统里,为了保证用户的通话质量,当分配给前向业务信道的功率达到一定的数值(一般设为业务信道总功率的95%)之后,基站将拒绝新的呼叫接入,并记录一次TCH_OVP,我们称这种情况为功率溢出。发生功率溢出的基站一般是由于话务量过高导致。有些时候,基站话务量不高,但基站覆盖过远也容易产生功率溢出。解决功率溢出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增加载频,但增加载频的投入成本较大,而且CDMA系统不适合在单站或小范围内增加载频(载频间的硬切换将影响网络质量)。所以在功率溢出不是大面积发生时,我们应首先寻求用优化手段去解决问题。二、CDMA1X基站的功率分配机制在探讨具体的优化手段之前,我们需要先分析一下CDMA前向信道的功率分配机制。CDMA前向信道分为导频信道、同步信道、寻呼信道和前向业务信道。前三个信道是控制信道,其功率分配有以下二种方式:方式一:数字增益(DigitalGain)功率(w)功率(dBm)功率比例导频信道137334.7715%同步信道1320.2023.011%寻呼信道972.3233.6612%控制信道总计-5.5237.5028%方式二:数字增益(DigitalGain)功率(w)功率(dBm)功率比例导频信道133436.0220%同步信道1280.4025.982%寻呼信道923.0934.9115%控制信道总计-7.4938.7537%作者简介:邹铁刚,1969年出生,男,籍贯辽宁省北镇县,毕业于南开大学电子系。现工作于中国联通天津分公司,任网络建设部规划中心主任,兼任天津市通信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移动通信网规划工作。由此可见,按照方式一,前向业务信道可以使用总功率的72%,即14.4w;按照方式二,前向业务信道可以使用总功率的63%,即12.6w。那么前向业务信道的功率是如何分配的呢?由于CDMA是自干扰系统,系统的容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系统内干扰的控制,因而CDMA系统采用了严格的功率控制技术。基站根据移动台发送的功率控制比特,灵活地调整每一个在用的前向业务信道的发射功率。前向业务信道的功率变动范围由如下三个参数决定:初始增益(FDCH_INIT_GAIN)、最大增益(FDCH_MAX_GAIN)和最小增益(FDCH_MIN_GAIN)。三、解决功率溢出问题的案例分析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解决功率溢出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的手段:1、调整控制信道的数字增益(即PilotGain、SyncGain和PagingGain)。2、调整前向业务信道的增益(即FDCH_INIT_GAIN、FDCH_MAX_GAIN和FDCH_MIN_GAIN)。3、调整天线倾角,缩小本基站覆盖范围,从而降低本基站话务量,同时相应扩大相邻基站覆盖范围。其中第三种方法是一种常规优化手段,本文不再赘述。下面结合天津联通的实际优化案例,对第一、二种方法予以说明。在对话务报表进行分析时,发现中钢大厦、蓟县粮贸和宝坻三中等三个基站发生了较多的功率溢出。具体数据如下(文中所有统计数据均取自系统忙时,即上午10点至11点)。基站名称尝试呼叫次数(不含切换)尝试呼叫次数(含切换)功率溢出(不含切换)功率溢出(含切换)中钢大厦554126652(9.39%)76(6.00%)蓟县粮贸743147216(2.15%)10(0.68%)宝坻三中1152226959(5.12%)239(10.53%)首先对这三个基站控制信道的数字增益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宝坻三中基站的PilotGain、SyncGain和PagingGain分别设为137、132和97(控制信道功率占总功率的37%),中钢大厦和蓟县粮贸的PilotGain、SyncGain和PagingGain均设为133、128和92(控制信道功率占总功率的28%)。由于这三个基站均位于县城城区,基站站距较小,将数字增益设为133、128和92较为合适,从而给业务信道留出更多的功率。根据上述分析,首先进行优化措施一:将宝坻三中基站的PilotGain、SyncGain和PagingGain由137、132和97修改为133、128和92。考虑到功率参数的修改有可能对无线接通率造成影响,因而在观察参数修改后功率溢出变化情况的同时,还要观察接通率以及和接通率相关的NOT_ACQ、MS_ATP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