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十五”、“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近十年来,我院在教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得到了极大发展,而今后15年,是我院各个学科科学和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如何抢抓机遇,迅速提高我外科学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一、外科学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一)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外科学发展的主导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学科提升竞争力的途径,已经全面转向依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学科寻求突破与跨越的根本途径。科技创新在于创新人才,人才资源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创新人才是学科发展、学院发展的根本大计。(二)外科学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1.学科交叉融合和技术集成。外科学的发展,尤其是新仪器设备的设计、应用,都必须与相关学科结合,如生物人工肝的研制与生化、组织学、组织工程学都有关,单一学科要成就大事业已不可能。2.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科技成果商品化速度加快。科技成果必须转化成商品,到市场推广应用,是“科技即生产力”理论的最好体现,不产生经济效益的任何成果是没有生命力的。3.科技发展是以人为本,把满足广大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作为出发点,努力使所有成员都能分享到科技进步的福祉和新的发展机会,在不断取得科技进步的同时,建立一个可持续性发展与公平竞争的社会。生物医学、再生医学和预防医学概念的提出,即是医学发展不仅满足疾病治疗的需要,更多的是满足人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要求提出来的。(三)外科学科技工作的地位和使命大学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力量,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主要基地。科学研究能力是衡量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原始性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学科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互动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四)我院外科学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十年来,我院外科学的科技工作在梅铭惠教授等一批专家的带领下,取得了巨大发展,科教结合日趋紧密。目前从事外科科教工作人员3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2人,讲师11人;建有实验室2个(肝胆外科实验室,模拟手术室及动物实验室);承担科研项目共计29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国家“863”计划项目1个;并将科研成果积极推广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目前我院外科学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着几个突出问题。一是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也尚未根本改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未能充分解决;二是科研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现象仍较严重;三是人才和条件不足,缺少学科带头人和科研型人才以及缺乏必要的资金和设施。科技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表现在:1.临床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大需求与学科创新能力不足的挑战;2.学生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与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缓慢的挑战;3.医院现行科技创新体制和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措施的适应程度的挑战。二、我院外科学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外科学在未来15年内在肝脏恶性肿瘤的研究;器官移植的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指导方针是:加强原创,鼓励交叉,聚集人才,强化组织,科教结合,贡献社会。三、我院的外科学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应考虑的几个问题桂林医学院作为一所师资薄弱、规模不大、缺少名气、生源质量不太好的本科院校,制定任何政策都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无法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即便在广西也处于中下游。所以本院的外科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在未来15年中长期规划中要考虑下列几方面问题:1.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要落实到具体的措施上,而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2.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竞争、激励体制,要打破“吃大锅饭”的传统;3.鼓励横向联系,尤其是与国内知名大学的合作交流;4.科技产业化要与有实力的相关企业、公司建立联系,争取由这些机构提供研究经费,成果的市场化则由这些机构去做;5.各级领导,尤其是决策层一定要有创新精神,要不断更新知识,接受新生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外科学学科建设总结在学院及附院各级领导的支持、指导下,外科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在学科建设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大力宣传,使外科各专业科室人员从战略高度认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规划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