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控制技术变频控制技术第第11章章电气传动基础知识电气传动基础知识工业生产发展过程,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生产从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电气时代”。电力的应用是以发动机和电动机为重要组成设备。发电机原理的基础:•1819年丹麦的奥斯特——电流磁效应•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的西门子——自激式直流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改进的直流发电机实际生产直流电能1882年法国的德普勒——远距离送电1882年美国的爱迪生——纽约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并联结成输电网络第二次工业革命:1885年意大利的法拉里——旋转磁场原理,对交流电机的发展重大意义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制造出三相异步电动机1891年以后——三相制交流电推广,电力工业新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信息时代”1.11.1电气传动系统概述电气传动系统概述电气传动初期是直流电气传动,后来出现了交流电气传动。早期交流传动主要应用在恒速拖动场合,需要高性能调速的使用直流电气传动。直到高性能变频器出现后,这种格局才被打破。目前,交流电气传动在电气传动中占主导地位。1.1.11.1.1电气传动概念和类型电气传动概念和类型•电气传动(电机拖动)的概念:•以电动机作为原动机,驱动各种生产机械的系统总称。•电气传动的特点:•功率范围大,单个设备的功率可从几毫瓦~几百兆瓦;•调速范围宽,转速可从每分钟几转~几十万转,可达10000:1。•电气传动(电机拖动)的种类:以电动机作为原动机,驱动各种生产机械的,所以根据电动机的类型分为直流电气传动、交流电气传动和步进电气传动。直流电气传动:19世纪70年代诞生。优点:良好的起动制动性能,大范围平滑调速。•缺点:主要是从电机自身结构来讲来看需要定期更换电刷和换向器,维护保养困难,寿命短;存在换向火花,难以应用于易燃易爆气体的恶劣场合;结构复杂,难以制作高转速、高电压和大容量的直流电动机。最高电压1kV,极限容量n是106kWr/min。交流电气传动:19世纪90年代诞生,应用在恒速或简单变速的场合,直到20世纪80年代,高性能的变频器诞生,才应用在高性能的调速场合。优点:主要是从电机自身结构来讲来看结构简单、坚固、工作可靠、易于维护和保养;无换向火花,可用于易燃易爆气体的恶劣场合;容易制造高转速、高电压和大容量的交流电动机。电压易达到6kV、10kV,因此相同电流下,容量可以大大提高。极限容量n是400106kWr/min~600106kWr/min。步进电气传动:20世纪20年代诞生,在许多需要精确位置控制中应用。优点:是将电脉冲激励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控制精度高。1.1.21.1.2电气传动的组成结构和作电气传动的组成结构和作用用•传动系统核心:调速装置、电动机•调速装置构成:电源装置、控制装置•主要作用:改变电动机转速或输出转矩从而改变生产机械的转速或输出转矩,从而实现工艺要求、节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工作环境。•电源装置类型:•母线供电装置、机组变流装置和电力电子变流装置母线供电装置:包括交流母线供电和直流母线供电机组变流装置:包括直流发电机组和变频机组电力电子装置:整流装置、交流调压装置和变频器控制装置的类型:•控制装置按所用器件分类:•电器控制、电机扩大机和磁放大器、电子控制电器控制(继电器——接触器控制):•与母线供电装置配合使用。电机扩大机和磁放大器:•与机组供电装置配合使用,20世纪30~60年代装置。电子控制:•分为分立元件、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及微机和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控制装置按工作原理分类:•逻辑控制和连续速度调节控制逻辑控制:•通过电气控制装置控制电动机启动、停止、正反转或有级变速,控制信号来自主令电器或可编程控制器。连续速度调节控制:•与机组或电力电子变流装置配合使用,连续改变电动机速度。有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负荷控制三类。•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