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5蜀道难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凫(fú)猿猱欲度愁攀援(náo)不与秦塞通人烟(sè)膺坐长叹(yīnɡ)畏途巉岩不可攀(chán)扪参历井仰胁息(shēn)C.砯崖转石万壑雷(pēnɡ)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嗟(jiē)使人听此凋朱颜(diāo)磨牙吮血(yǔn)解析:A项中“塞”应该读为“sài”;C项中“砯”应读为“pīnɡ”;D项中“吮”应读为“shǔn”。答案:B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乾坤峥嵘岁月人情事故地崩山摧B.翰墨催眉折腰篷户瓮牖群山万壑C.寂寥飞扬跋扈萧萧马鸣飞湍瀑流D.藩篱引经据点义愤填膺哗众取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内词语的掌握情况,以培养我们自觉积累词语的习惯。A项中“人情事故”改为“人情世故”;B项中“催眉折腰”改为“摧眉折腰”;D项中“引经据点”改为“引经据典”。答案:C3.读准下列语句的节奏,用斜线标出停顿。(1)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解析:弄清语句的节奏,要从两方面入手,一要弄清语句的含意,二要把握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对于本文语句的停顿,还要结合诗人奔放豪迈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来解决。答案:(1)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诗人这样写有何作用?解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这一散文化的句式反复咏叹,则如一支雄壮的主旋律,时时回荡在听众的心田,一曲终了,依旧余音袅袅,缭绕不散,三次反复,造就了一唱三叹之妙用。参考答案:三次,造就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即:一叹蜀道高峻难行,二叹蜀道艰险可畏,三叹蜀地战祸之烈,前呼后应,浑然一体。5.根据李白的诗风,下列哪句诗最有可能不是李白的诗句()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解析:要紧紧抓住李白的诗风想象奇特、飘逸放达的浪漫主义特点。答案:C6.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你了解作者创作本诗的意图吗?解析:当时的唐王朝正由强盛走向衰落,藩镇割据严重,诗人这样写,表现出对唐王朝政治形势的关心和忧虑,希望朝廷严防野心家发难。参考答案:提醒唐统治者守好蜀地,防止叛乱发生。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蜀道难》是一首诗__________,以__________言为主,又有不少杂言句,节奏多变化,与散文句法相似,体现诗人奔放豪迈__________的创作风格。解析:此题旨在引导我们回顾诗歌的相关常识,把握有代表性的诗人的创作风格。答案:乐府七浪漫主义2.“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表面是写__________,实际上映射了__________。诗人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解析:本题意在引导我们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醒我们注意诗中修辞手法的应用。答案:蜀中猛兽政治黑暗双关3.课文第二段中诗人运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解析:本题意在引导我们有层次地理解“蜀道难,难在何处?”同时培养我们对同一事物运用多种方法描写的能力。参考答案: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虚写映衬: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4.试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文中第三段所描写的蜀道特点。解析:回答本题时,可以给本段划分层次,即“凋朱颜”之前为第一层,之后为第二层,这样就可以看出,第一层抓住了蜀道的凄凉的特点,第二层紧扣惊险的特点。参考答案:凄凉、惊险。5.浪漫主义风格的具体表现形式通常有两种,即神话传说的采用和夸张手法的应用。你会熟练运用夸张这一修辞吗?尝试一下,请写出至少五个夸张的句式。解析:本题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