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2二、施工准备2三、井点管安装5四、冲洗井管………………………………………………………………………………6五、管路安装6六、管路检查6七、抽水……………………………………………………………………………………7八、注意事项………………………………………………………………………………7九、应急预案………………………………………………………………………………8一、工程概况拟建项目设1层地下室,场坪±0.00相当于绝对标高6.90米,设计1层地下室底板面标高约2.00米,场地平整后标高约6.50米,需开挖深度约为5.00米(含地下室底板厚度及垫层厚度),坑壁土层主要有杂填土、耕土、粉质粘土、淤泥质土及粉细砂等,1层地下室基底大部分为粗砂,局部残余少量粉质粘土、淤泥质土或粉细砂,坑壁底部挖穿强透水层的砂层,因此,地下水对基坑工程影响较大;坑壁及坑底土层对基坑工程较不利。本工程基础下主要是透水性强的砂层,结合本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之下,需要采用轻型井点降水进行基础施工。二、施工准备:1、施工机具①、管选用:©50,壁厚为3.0mm的无缝钢管,长8.0m,一端用铁锥形焊死,在此端3m长范围内,在管壁上钻©15mm的小圆孔,孔距为25mm,外包两层滤网,滤网采用编织布,外部再包一层网眼较大的尼龙丝网,每隔50〜60mm用10号铅丝绑扎一道,滤管另一端与井点管进行连接。a、井点管:©50,壁厚为3.0mm的无缝钢管。b、连接管:透明管或胶皮管,与井点管和总管连接,采用8号铅丝绑扎,应扎紧以防漏气。c、总管:©80钢管,壁厚为4.0mm,用法兰盘加橡胶垫圈连接,防止漏气、漏水。d、抽水设备:根据设计配备15kw离心式真空泵,以及机组配件和水箱。e、移动机具:自制移动式井架(采用旧设备振冲机架)牵引力为6t的绞车。f、凿孔冲击管:©219X8的钢管,其长度为10m。g、水枪:©50X5无缝钢管,下端焊接一个©16的枪头喷嘴,上端弯成大约直角,且伸出冲击管外,与高压胶管连接。h、蛇形高压胶管:压力应达到1.50MPa以上。i、高压水泵:100TSW-7离心式真空泵,配备一个压力表,作下井管之用。2、材料粗砂与豆石,不得采用中砂,严禁使用细砂,以防堵塞滤管网眼。3、技术准备①、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工程地质情况,分析降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采取的措施。②、地下水位控制方法理论数据表方法名称土类渗透参数(m/d)降水深度(m)水文地质特征积水明排填土、粉土、粘性土、砂土7〜20.0V5上层滞水或水量不大的潜水降水真空井点0.1〜20.0单级V6多级V20喷射井点0.1〜20.0<20井管粉土、砂土、碎石土、可溶岩、破碎带1.0〜200.0>5含水丰富的潜水、承压水、裂隙水截水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岩溶土不限不限回灌填土、粉土、砂土、碎石土0.1〜200.0不限③、基坑涌水量计算: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表Q=1.366K(2H-S)*S二(8—4.5)*4.5=15.75=63~Lg(1+R)Lg(1+88~0.25"V116oQ基坑涌水量K土壤的渗透系数H__潜水含水层厚度S基坑水位降深R影响降水半径;根据当地经验确定,当基坑安全等级为二、三级时,对潜水含水层按如下公式计算:R=2SVkH=2*4.5/12*8=88k土壤的渗透系数=12r矩形基坑的等效半径按下列公式计算o——r=0.29*(a+b)=0.29*(300+100)=116o式中a、b—分别为基坑的长边、短边④、基坑内采用集水明排法A、基坑所在位置地下水位较高,如基坑内有地下水时,应采用集水明排法进行排水B、在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并在基坑四周设置集水井,每50M设置一个集水坑。C、使基坑渗出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排出基坑外。D、排水明沟应布置在基础边0.4m以外,排水明沟沟底应该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应该比排水明沟沟底低0.5m以上。E、集水井中排水,应选用8台380V,QY-25潜水泵进行基坑排水。4、平整场地为了节省机械施工费用,不使用吊车,采用自制移动式井架,因此场地平整度要高一些,设备进场前进行场地平整,以便于井架在场地内移动。三、井点安装1、安装程序:井点放线定位f安装高压水泵f凿孔安装埋设井点管f布置安装总管f井点管与总管连接一安装抽水设备一试抽与检查一正式投入降水程序。2、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