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前课准备】1.自主阅读教材第二节内容,并思考P36“活动”题。2.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自主完成【生本对话A】和【生本对话B】。3.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写出来,以便课堂中进行研讨。【学习目标】1.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3.结合实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生本对话】【生本对话A】一、理解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对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组成:可持续发展是由、、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2.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上的增长,更追求的改善和效益提高,要求改变“高、高、高”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生产和消费,以减少对的压力。(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以改善人类质量,提高人类水平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创造一个人人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能力相协调,即发展不能以耗竭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特别是保证以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4)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其中,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和上都应体现公平,即“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过与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性。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才能实现效益、效益和效益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全球必须采取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关系。: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阶段到阶段推进的过程,由于世界人口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发展不合理D过多人类素质过低环境质量下降ABC各国、各地区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承担的责任等方面,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基本处在可持续的阶段,仍以发展为主要目标,并开始关注与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已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阶段,、和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三、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行动1.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会议”:明确提出了社会发展与、的协调问题,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保持“动态的自然平衡”。2.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了“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会议审议了《里约宣言》、《》等重要文件和一些环境公约的执行情况。3.1992年8月,中国政府按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根据我国基本情况,明确提出走道路是中国当代以及未来的必然选择。【生本对话B】1.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A.在内蒙古高原,有计划地开垦草原,扩大粮食种植面积B.排干三江平原的大面积沼泽,变“北大荒”为“北大仓”C.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治理淮河、海河,建立了许多大中型水利工程D.加拿大大规模开垦五大湖以北的草原,生产小麦,增加出口2.下列做法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通过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消费水平B.提高福利待遇,完善养老保险体系C.通过技术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单产3.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中,主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的是()①197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②197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为了儿童——没有破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