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部分1-6大洋洲和南极洲练习中图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2009·合肥5月)读下列四国地形剖面示意图,图示四个国家中,有三个面积居于世界前六位,另一个是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据此完成1~2题。1.图中国家依次是()A.①日本②澳大利亚③美国④巴西B.①俄罗斯②加拿大③澳大利亚④日本C.①俄罗斯②澳大利亚③印度④美国D.①孟加拉国②巴西③印度④美国【解析】根据题中信息“面积居于世界前六位”(依次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中国、印度、日本、孟加拉国、印尼、巴基斯坦);再结合四个国家地形剖面图特征,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是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美国。【答案】C2.关于图中a、b、c、d四条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A.a山脉位于两大洲的分界线上B.b山脉是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地C.c山脉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d山脉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解析】图中a、b、c、d四条山脉分别是乌拉尔山、大分水岭、西高止山和阿巴拉契亚山。【答案】A(2009·河南5月)2009年2月7日,下图所示地区南部发生森林火灾,干热的大风使大火迅速蔓延,造成上万人无家可归。与此同时,图中北部地区则洪水泛滥,350毫米的雨量导致大水冲进城镇,淹没农田。读图,完成3~4题。3.关于火灾多发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B.气候终年炎热干燥C.经济落后,人口稀少D.此时农民正为播种小麦作准备【解析】2月,澳大利亚农民正为播种小麦作准备。【答案】D4.沿经线方向从火灾多发地到洪水区()A.自然带更替主要表现为干湿度地带分异B.年降水量逐渐增多C.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D.当日的昼长逐渐变长【解析】沿经线方向从火灾多发地到洪水区,是逐渐靠近太阳直射点的过程,因此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答案】C(2008·德州5月)下图为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完成5~7题。5.甲地附近海域的洋流可能是()A.巴西暖流B.东澳大利亚暖流C.日本暖流D.加利福尼亚寒流【解析】由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但在巴西沿岸,该地应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在750~1000mm之间,与图示不符。因而可断定它位于澳大利亚东部。B选项正确。【答案】B6.在丁地可采取东水西调的措施以保证农业生产高产和稳产。若实施调水工程,乙、丙两地区间最合理的工程是()A.利用地势,开渠自流B.逐级抽水C.架设“水桥”D.开凿输水管道【解析】在大分水岭实施调水,最好是开凿输水管道。【答案】D7.下列有关甲、乙、丁三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丁地比甲地日较差大B.甲地比丁地太阳辐射强C.甲地比丁地气温高是因为海拔低D.乙地比甲地降水多是受海洋的影响【解析】甲位于沿海,乙位于大分水岭迎风坡,丁位于内陆,丁的日较差比甲地要大。【答案】A(2009·皖南5月八校)读下图,回答8~9题。8.下列关于甲、乙两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都属于现代型B.两国都有大牧场放牧业C.两国都是世界著名的粮食出口国D.两国工业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解析】甲是澳大利亚,其工业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答案】D9.造成两国阴影区气候分布面积差异的原因是()①夏季风受到地形的影响:甲国比乙国显著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乙国比甲国小③阴影区沿岸受洋流的影响:乙国比甲国大④国土面积:乙国比甲国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两阴影区都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由于两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同、洋流影响力不同以及地形因素的共同作用,甲图气候区面积小于乙图。【答案】D(2008·常州2月)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当地时间2007年4月2日7时19分(北京时间4月2日4时39分),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所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海啸,造成至少3人丧生,多人失踪。据此完成10~11题。10.所罗门群岛位于()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解析】根据题目所给的时间,可计算出所罗门群岛位于160°E,位于半球分界线上的地区,无半球之分。又由于赤道横穿苏门答腊岛,可知所罗门群岛位于南半球。【答案】C11.此次地震震中位于()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