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校联谊”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政治试卷(文科)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全卷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1.下列物品属于商品的是()江苏“好孩子”有限公司总裁提出,低价不是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他说,当我们第一批物美价廉的出口产品遭到无情退货后,分析发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父母购买童车考虑的是安全.美观.新奇.实用.方便.舒服等多方面因素,而价格则是次要的。回答2~3题。2.从上述材料可见,商品的“核心竞争力”应是()A.商品的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C.商品的价值量D.商品的交换价值3.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A.商品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B.商品生产者要不断提高商品的综合品质C.生产物美价高的产品是占领市场的最佳途径D.质量差的产品没有价值,不具有竞争力4.大导演卡梅隆的电影《阿凡达》自上映以来,风靡全球,在中国内地上映也十分火爆,IMAC—3D版的《阿凡达》最高票价曾卖到600元一张。600元的票价是货币执行()职能。5.同一商品生产者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同一种商品,在同一市场上出售,有时赚钱,有时亏本,这主要是因为()A.供求关系不同B.商品的价值量不同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D.个别劳动时间不同6.从早期的牲畜、布匹、贝壳等,到后来的贵金属银,都被大家普遍接受,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些物品()A.都是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B.都具有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C.不一定都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D.都是货币其本质是价值符号7.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8.通货膨胀是指()A.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B.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的现象C.物价持续上涨,经济衰退的现象D.物价持续下跌,人们购买旺盛的现象9.银行卡与现金、支票等传统支付工具相比,具有的自身特点是()A.能够用来购买商品B.集存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C.具有储蓄手段的职能D.持卡人可以在自动提款机上任意取现金10.2009年6月5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1:6.8334元,6月4日6月4日比6月5日()①相同数量的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②相同数量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美元③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下降④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升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11.我国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后,人民币对美元有所升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12.货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之一,它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张曾看到网上中了标价为6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里的汇率是1欧元=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13.近年来我国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为了抑制房价涨幅,政府可以选择的措施有()14.气候、时间、地域、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它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因为改变了()15.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某国中西部出现了罕见的灾害天气,导致该地区玉米产量比预计下降了53%,造成玉米价格大幅度上涨.玉米价格上涨,不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还造成小麦需求量上升。这说明()A.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B.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品C.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D.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16.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直被视为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轿车正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这说明()A.消费拉动经济增长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17.下列关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表述正确的有()A.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水平和质量B.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是生产的目的C.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D.生产与消费互相决定18.小红春节前买了数码相机,租了一辆小汽车回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