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术后并发症一、术中并发症1、麻醉过敏或利多卡因过量个别患者因利多卡因使用过量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和头晕。2、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血气胸、神经损伤和误入锁骨下动脉等。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并发症处理较为困难,有的并发症时致命的。穿刺针误入胸腔时最早的表现是可抽出气体,或患者有咳嗽。一旦怀疑有气胸时,应立即拔除穿刺针,必要时摄直立位的X线片以确诊。小量气胸不须特殊处理,气体可自行吸收。少数患者为张力性气胸,则应行胸腔引流。如果导入器误入动脉不要急于拔出扩张器,应在备有体外循环情况下拔出导入器较为安全。⑴血胸穿刺时如血管破损且有流入到胸腔的通道则可引起血胸。单纯血胸较为少见,常为血气胸。一般刺破锁骨下动静脉而未伤及胸膜时,则不会引起血气胸。⑵锁骨下动静脉瘘发生动静脉瘘的患者不一定有任何症状,但听诊时在锁骨下方可听到连续的“隆隆”样杂音,类似动脉导管未闭。⑶喉返神经损伤可引起一侧声带永久性麻痹。⑷插入导线时持续出血这种少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于右心衰或静脉高压者。导线入径处持续出血可导致囊袋积血。可用缝线在导线周围组织作荷包缝合,两个线头穿过导管而勒紧,可防止持续出血。⑸空气栓塞常发生于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导线者。当患者深吸气或咳嗽时,胸腔成为负压,如不慎易从静脉穿刺口吸入空气而致气栓。肺动脉气栓后的首发症状是咳嗽,可有少许气急。气体不多时,多数患者无症状,多于5T0min后即被吸收。如心室内空气较多,可紧急插入普通心导管将气体吸出。重者还可形成急性肺栓塞。⑹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极少发生,但可能发生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如术后发现手臂肿胀,应作静脉造影,及早发现并及早应用抗凝剂治疗。⑺其他并发症较为少见的并发症如胸导线损伤、皮下气肿、臂丛神经损伤等。3、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⑴气胸⑵刺破颈动脉致气管压迫⑶胸导管损伤左侧颈内静脉穿刺时,可能会损伤胸导管。⑷迷走神经损伤4、术中心律失常⑴室性心律失常在导线送入心室的过程中,由于导线对心室壁的机械性刺激,特别是刺激右室流出道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一般经调整导线位置后室速即可纠正。如室速发生频繁,导线难以定位,可经静脉给予利多卡因50mg。心室纤颤在导线植入过程中发生率较低,但危险性较大。发生原因可能与患者过度紧张,电解质紊乱、心脏过分激惹或导线过多刺激心室壁有关。预防办法:①术前向患者讲明植入起搏器的必要性,不过分渲染术中的危险性,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②术前纠正电解质紊乱;③术前或术中可用少量镇静剂,如地西泮1Omg肌注或静注;④术中动作轻柔,一旦发生室颤应立即会撤导线,予心前区拳击或电复律。⑵房性心律失常在心房导线植入过程中,由于导线反复刺激右房壁可导致心房扑动或心房纤颤。房颤会给心房导线植入带来困难,无法测定心房电参数,不易观察导线在心房中的摆动情况。只有根据经验来判断导线位置是否固定良好。⑶心脏停搏停搏原因多与导线刺激心脏或在心房调搏过程中突然停止起搏,窦房结或异位节律点未能及时发出冲动有关。为防止术中心脏停搏,在向心腔内送入导线时动作应轻柔,在停止起搏前应先减慢起搏频率,给窦房结一苏醒机会,必要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静滴以提高自身心率,但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对阿托品无反应,只有用异丙肾上腺素才能提高心率。⑷心肌穿孔穿孔原因多与导线质地较硬,心肌梗死后心肌较薄及术中操作不当有关。回撤导线入心腔内,穿孔心肌多可自行闭合。撤回导线后应仔细观察有无心包填塞,必要时行心包引流。5、出血术后并发症有切口出血、囊袋积血及感染。术后压迫沙袋6-8小时,经常观察出血情况,如切口有出血者,可输新鲜血浆或血小板。囊袋积血时,如出血量少可自行吸收,如中等量积血,可采用抽吸方法清除囊内积血。经严格消毒和局麻后,于囊袋上方用较粗针头(18F)进行抽血。量多者或反复抽吸后仍有积血,应尽早进行清创和止血。6、导线插入处固定不良引起移位现在所用导线均有固定外套,可用丝线将外套固定于肌膜上扎紧即可,连续固定2-3次,固定后在导线远端向外试拉导线是否有松动,可避免此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