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龙池试验中学2010—201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年级生物(文科)科目问题卷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共60分)1.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细胞内液2.调查某地区灰仓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A.五点取样法B.标志重捕法C.等距取样法D.样方法3.调查池塘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知池塘群落的A.年龄组成B.性别比例C.物种丰富度D.迁入率4.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A.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B.抑制侧芽生长C.抑制开花结果D.抑制向光性5.下列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裸岩上进行的演替B.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C.过量砍伐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D.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6.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C.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7.近些年来,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全人类的关注。下列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是A.生物多样性锐减B.退耕还林、还草C.全球气候变化D.海洋污染8.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循环流动B.逐级递增C.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传递效率是509.大气中的CO2进人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化能合成作用10.森林里空气格外清新,有“天然氧吧”之称,是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22C.N2211.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B.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鲫C.一块草地的全部动物D.校园中的所有植物12.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呈A.“S”型曲线B.“J”型曲线C.“L”型曲线D.“u”型曲线13.农民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它多开花、多结果。顶端优势是下列哪种植物激素作用的结果A.乙烯B.细胞分裂素C.脱落酸D.生长素14.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B.猫头鹰和黄鼬都捕食田鼠,猫头鹰和黄鼬有竞争关系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D.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增多从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这是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15.黄顶菊原产于南美洲,生长和繁殖能力极强。2001年首次在我国的天津、河北发现黄顶菊,由于没有动物取食,迅速蔓延。试推测黄顶菊的迅速蔓延最可能会使这些地区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C.物种多样性增加D.基因多样性增加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B.生长素与棉花的落花落果无关C.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17.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18.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古诗中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A.兰溪三是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9.在寒温带地区,一声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在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的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C.群落演替D.垂直结构20.科学家把“末日之钟”的时间从晚11点53分调至晚11点55分,警示气候变化构成的威胁“接近核武器的可怕水平”,“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21.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点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B.b点是抑制根生长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