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共产党员应当保持艰苦奋斗作风汪清县委党校秦绪河从1921年到201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的波澜壮阔的90年,回溯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艰苦奋斗,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一种优良作风。艰苦奋斗,是指在环境条件相对恶劣简陋的情况下,人们不畏艰难、奋发图强,通过顽强的创造性劳动改变现状,摆脱困难,争取胜利的思想品格和行动作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无产阶级政治本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深远意义。一、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正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古往今来,华夏儿女素以艰苦奋斗为立身之根基、持家之要诀、治国之法宝。靠着这种精神力量,我们的祖先率先高举起人类文明的火炬,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种伟大精神在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在延安了解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工作、生活情况后,深感他们身上蕴藏着一股巨大的“东方魔力”,断言这股力量是兴国之兆、胜利之本。历史证实了斯诺的预言,同时再次向我们昭示:艰苦奋斗乃铁律。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还是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一个人,都须臾不可丢掉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固本之宝。千百年来,艰苦奋斗一直激励着炎黄子孙自强不息,克服数不清的艰难险阻,创造了灿烂的优秀文化。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节俭,反对奢侈,认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克俭节用,弘道之源,崇侈恣情,败德之本”。这些闪烁着真理光芒的警世名言是中华民族创造光辉历史的精神升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尽苦难而生生不息,备遭洗劫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仰仗艰苦奋斗精神。而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的激励下发展壮大的。建国后,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依据我国当时的国情一再强调,要使我们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要使我国更快的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为此提出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的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技,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党的作风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后,新形势新阶段,艰苦奋斗精神也得到了继续发扬。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六十四字创业精神”等崇高精神。这些民族精神,无不浸透着艰苦奋斗的心血和汗水,无不折射着艰苦奋斗的光芒。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有责任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二、艰苦奋斗精神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客观需要艰苦奋斗,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只有通过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艰苦奋斗才能具体而鲜明地体现出来。不愿意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艰苦奋斗的政党,不可能成为先进的党。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党今天的局面;丢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党就会丧失民心,就会变质乃至走向毁灭。新时期,艰苦奋斗既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而共同奋斗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