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云硫中学高三期中考试文综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回答1~2题。1.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吸收作用比近地面弱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2.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温室效应差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3—5题。3.图中反映该了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4.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B黄赤交角的变化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5.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读下图完成6~8题。6.河流流域的气候特点是()A雨热同期B全年炎热干燥C全年温和多雨D雨热不同期7.如图所示时间,甲河流域说法正确的是()A盛行西北风B盛行西南风C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D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8.关于甲河说法正确的是()A正处于枯水期B只有降水补给C南岸泥沙淤积严重D短小流急2005年4月28-30日,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次沙尘天气,造成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API)增高,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读图回答第9题。9.造成该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冷锋B气旋、暖锋C反气旋、暖锋D反气旋、冷锋大气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好象是地球的外衣,保护着地球的“体温”。据此回答第10、11两题。10.上图中正确表示了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情况的是()A①B②C③D④11.如果近地面温度为20℃,对流层中距地面3000米高度处的温度高于_______时,空气垂直运动受阻()A-5℃B-2℃C0℃D3℃12.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随后,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专制制度动摇B.江南经济超过北方C.分封制的动摇D.周王至尊地位动摇13.2007年,多家华人网络媒体发起《全球华人网上共祭炎帝》活动。有近3万人成功地在网上献花、进香、祭酒、点烛。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我国古代的A.井田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14.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实际上它反映了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统治阶级的重视C.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D.重农抑商的政策15.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16.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C.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D.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17.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却没有出现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A.自然经济的抵制和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八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18.“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一定会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