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关于动作描写的心得:原来,动作也有朋友啊范文网:动作描写详细那大家都熟悉,动作描写在写作中也有着相当大的比重。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原来,动作也有朋友啊》这篇文章!原来,动作也有朋友啊【训练点】如何将动作写细致动作有朋友吗?它的朋友是谁?不急,我们慢慢道来。提到动作描写,大家一定不陌生,它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学们也不觉得难写。比如,一位同学这样写放学回家写作也的情景——我跑到书房,开始奋笔疾书。没一会儿,我的语文作业就写好了。“跑”“奋笔疾书”都是小作者的动作,动词运用准确。但是我们发现,这样的动作描写却不够细腻,不够生动。【思考】虾条大家都吃过,我们回忆一下自己吃虾条的过程。我们一下子就能吃到虾条吗?当然不是,我们在吃虾条之前需要拿出薯片,撕开口子,取出一片再吃。这句话用了四个动词:“拿、撕、取、吃”。再举个例子,笔掉在了地上,我们在捡它之前需要挪开凳子,弯下腰,伸出手来捡起笔。“挪、弯、伸、捡”又是几个动词连用。【启发】动词通常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以连续的形式出现的。探寻到这一动作描写的秘密,我们试着去写写。【片段】弟弟是个不折不扣的小调皮,只要他放学一到家,家里绝对空前“热闹”。你瞧,小魔头进门了,他脱了鞋子,一跳一跳地就冲了进来,两只鞋子乱扔了一地。——刘耘暄我一只手捏着羽毛球羽毛,往上一抛,拿着球拍的右手用力一甩,羽毛球像一个迷你的白色小火箭射了出去,小火箭稳稳地落到了对手脚边。——吕思涵刘耘暄在描写弟弟时用了“脱、跳、冲、扔”四个动词,我们仿佛看到了弟弟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回家后完全放松的样子,调皮的弟弟很好笑。再看吕思涵的这段动作描写,一边在头脑中就出现了他打羽毛球的情景。他一捏,一抛,一甩,还挺帅的呢!为什么能通过文字看到弟弟的样子或看到吕思涵打羽毛球的情景,这和两位同学在进行动作描写时连续运用动词有很大的关系。动作描写贵在确切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动态,读者会随着文字中的动作,在头脑中也出现同样的动作,当文字中的动作连续出现,就会在读者头脑中呈现出一个动态的画面。【思考】然而,出现动态的画面还不够,我们还需要让这一动态画面不仅要有色还要有声。我们回忆,吃虾条的时候会发出声音吗?弟弟脱鞋子会发出声音吗?打羽毛球的时候会发出声音吗?【启发】动作中常常伴随着声音。我们试着把刚才吃虾条的动作描写加一些声音进去:我拿出一包薯片,“刺啦”一声撕开口子,取出一片,“咔嚓咔擦”地吃了起来。我们再试着把打羽毛球的动作描写加一些声音进去:我一只手捏着羽毛球羽毛,往上一抛,拿着球拍的右手用力一甩,“嘭”,羽毛球像一个迷你的白色小火箭射了出去,“啪”小火箭稳稳地落到了对手脚边。撕包装的声音“刺啦”,吃虾条的声音“咔擦咔擦”。羽毛球打在球拍上的声音“嘭”,羽毛球落地的声音“啪”。小小的象声词却让读者不仅看到了画面,还听到了声音。【片段】咦?我的橡皮去哪儿了?这小东西又要和我捉迷藏了吗?我把凳子“咚”一声放到旁边,手“刺啦刺啦”字地上划拉着。我的眼睛像一个扫描仪在你周边搜索这。突然,我眼前一亮,“咚咚咚”跑了过去,弯下身子捡起来“哼,下次再乱跑,把你关进小黑屋”。接着,我把橡皮放进铅笔盒里“咣”的一声关上了盖子。——谭锦宸看了谭锦宸的这段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捡橡皮的小视频,有趣。原来进行动作描写时只要将在连续的动作前面再加入一些恰当的象声词,就能让动作描写这么吸引人。2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启发】连续的动作,恰当的声音,让动作描写越来越细腻。这段话中还有一句话“咦?我的橡皮去哪儿了?这小东西又要和我捉迷藏了吗?”值得我们思考。这句话不是直接的动作描写,它是一段心理活动。然而,就是这么一句心理活动却能让读者在头脑中出现了小男孩儿的形象,动作中加入恰当的动作描写,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