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检测自我监测的目的—达标请大家说一说自己平时是怎样监测血糖的?您有关注以下指标吗?怎样监测的?•血糖(餐前、餐后、睡前、夜间)•糖化血红蛋白•危险因素(血压、血脂、体重、眼底、足部等)自我血糖监测方案自我血糖监测方案取决于病情、治疗的目标和治疗方案5自我血糖监测方案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住院治疗者:每天监测4~7次血糖或根据治疗需要监测,直到血糖得到控制自我血糖监测方案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自我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方案–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于血糖控制平稳并达标的患者建议每6个月检查1次•对于治疗初期,治疗方案改变或血糖控制没能达标的患者,、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自我血压监测方案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每次随访都要测定血压,根据血压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降压药的副作用。其他指标的监测方案•血脂:每年至少一次•心脏:每年至少一次心脏检查•眼底:一年一次眼底检查•肾脏功能: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尿常规、尿白蛋白•体重:每4—6个月测量一次•足部:每4—6个月由专科医生检查一次以上监测指标的控制目标值?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12注*:毛细血管血糖血糖的监测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夜间有低血糖症状时剧烈运动前监测血糖的时间点最常用的四个时间点空腹?餐后两小时?空腹血糖指禁食8小时以上,一般测定隔夜晚餐至早餐前的血糖,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情况下的血糖情况。餐后血糖从进第一口餐时计时(不能从餐中或餐后计时),满两小时的血糖情况。夜间凌晨血糖一般指凌晨0-3点血糖血糖监测时间各时间段监测的意义空腹血糖测定餐前血糖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反应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的水平•了解夜间血糖控制情况•帮助调整睡前药物剂量和/或加餐多少•有利于发现低血糖•寻找原因,区分是饮食问题还是药物剂量问题•指导患者调整进食量和餐前胰岛素剂量反应人体在进餐后体内制造或注射胰岛素能否有效控制进餐后摄入的葡萄糖•帮助调整饮食计划,调整药物种类睡前血糖测定夜间凌晨血糖测定低血糖测定•预防夜间低血糖保证夜间的安全性•有效发现夜间低血糖,帮助发现无症状低血糖,保证夜间的安全性,•判断早晨高血糖的原因,以便调整药物剂量•有效发现/区分低血糖•及时治疗低血糖,保证患者安全各时间段监测的意义状态差理想一般空腹7.04.4-6.1≤7.0非空腹10.04.4-8.0≤10.0睡前>7.8<6.76.7-7.8监测血糖的目标监测血糖的频率血糖控制差或病情危重者每天监测4—7次,病情稳定,达到控制目标时每周监测1—2次开始胰岛素治疗者每日至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测2—4次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每周测血糖2—4次别不拿“餐后血糖”当回事监测血糖的误区空腹血糖控制得一直不错,怎么竟然会出现并发症呢?研究告诉我们……空腹血糖(mmol/L)餐后血糖(mmol/L)00.51.01.52.02.53.03.5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6.16.1–6.9≥7.0<7.87.8–11.0≥11.1多变量风险率餐后高血糖是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HbA1c水平反映患者近2-3个月内整体血糖控制水平,反映一段时间的血糖,是平均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作用HbA1c是监测的金标准降低HbA1c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14%–14%–12%–37%糖尿病相关死亡总死亡率心肌梗死卒中微血管病变–21%HbA1c降低1%显著减少…随着HbA1c升高发生并发症风险增加0%10%20%30%40%50%60%70%80%567891011心肌梗死微血管终点事件平均的HbA1c(%)监测HbA1c的意义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目标4%~6%:血糖控制正常。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7%~8%:血糖控制一般。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9%: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