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之重要征象人民医院影像科2012.09.25中央型肺癌以在肺门肿块并支气管阻塞为病理特征,分为管内、外及管壁型。早期改变.1.管壁增厚:正常管壁为“线”样影,均匀一致,走行自然柔和。而壁增厚为“线”样增粗,粗细不均或呈串珠样,走行僵硬2.管腔狭窄:管壁内癌浸润和管壁外淋巴结浸润包埋,致管腔狭窄;进展期:中央型肺癌以形成肺门肿块为特征,受累的支气管截断,断端呈杯口状,鼠尾状01、鼠尾征:肺转移瘤CT检查时,肺间质改变即间隔不规则增厚和串珠样改变,在HRCT图像上,肺野周边或外1/3的肺内小叶间隔表现为不规则、结节状增厚-即“串珠样间隔征”。病基是肿瘤细胞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内生长及继发血管周围和间质水肿及纤维化所致。病理检查,在CT显示串珠样隔处可见肿瘤不规则伸展性生长及周围毛细管和淋巴管的纤维化。02、串珠样间隔征:串珠样间隔征的形成,主要是转移瘤细胞或瘤栓经血型或淋巴播散及逆行性淋巴管转移在肺周边部的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内,使转移灶远测血管或淋巴管扩张;.转移灶阻塞引起肺间质水肿;病灶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周围不规则生长;长期间质水肿继发纤维增生;周边部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内肿瘤生长并填充其间。¥分两种:1.桑葚样多结节聚合征;一般见于恶性肿瘤。是强调经调节窗宽、窗位后可显示增强的2个以上的结节,密度不甚均匀,可勾画出类圆形结节轮廓(主要在纵隔窗上),小结节边缘为纤维间隔。病理对照,见结节边缘与肺小叶形态基本一致。03、多结节聚合征:2.宝塔样或葫芦样多结节聚合征:病理基础为肿瘤向周围组织以连续浸润方式扩散。随肿瘤增大,原发肿瘤脱落下来的瘤细胞经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等侵入并破坏周围正常组织继续生长,因此,形成葫芦状或宝塔状结构,使淋巴结的正常结构部分或完全破坏。肿瘤细胞脱落后,又可经输出淋巴管到达远处淋巴结形成转移灶。CT晕轮征一度被认为是肺曲霉病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后来发现,此征象可出现于多种恶性病变,不为特异性诊断征象。临床实践显示,其他的病理状态如感染、肿瘤和炎症性疾病也可有晕轮征的表现。毛玻璃的晕轮病理上代表肺出血、肿瘤浸润或非出血炎症过程。04、晕轮征:CT晕轮征可由肺感染的炎性浸润引起,包括隐球菌、单纯疱疹病毒肺炎和巨细胞病毒肺炎等。有报道示肺结节伴晕轮征约27%见于肺隐球菌患者,组织学检查显示毛玻璃区域代表肉芽肿炎症。单纯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在免疫缺陷者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出血性结节和弥漫性肺泡损伤,主要表现毛玻璃样改变和(或)局灶实变,伴CT晕轮征的结节很少见。在高分辨胸部CT肺窗上观察,病灶中心密度低呈磨玻璃状,周围是新月形或环形高密度,厚度至少2mm。起初认为对诊断隐原性肺泡炎有特异性,但随后发现该征象也见于类球孢子菌病的描述中。和晕征相似,当该征象见于多种疾病后,失去其特异性。05、反晕征:用来描述肿瘤沿肺泡壁生长尚未完全破坏肺泡间隔,肺泡壁增厚或邻近肺泡有分泌物,部分肺泡内仍含气,形成肺炎型改变,增强时可见在病变中穿行的血流强化,称CT血管造影征,多见肺泡癌。当肺血管进入结节或终止结节时,血管常狭窄、堵塞。截断等。其中以肺静脉包被(肺静脉包被征)意义最大,提示肺癌机会增加。06、CT血管造影征(血管包埋征肺静脉包被征)指结节边缘呈尖角状突起,如同小三角形,使病灶边缘不规则。棘突密集排列就为“锯齿征”。若棘突粗细、长短不一,如螃蟹足即“伪足征”。上述三种征象都是棘突征的不同表现,棘状突起也是分叶征的一部分,因此,棘状突起也是肺癌的的重要征象。棘状突起征是介于分叶和毛刺之间粗大而钝的结构。07、棘状突起征(棘突征、锯齿征、伪足征):病理基础1.肿瘤发育先端的浸润生长,肿瘤因子诱发肿瘤新生血管使肿瘤组织生长速度不均,尤其肿瘤周边部血管丰富、密度大、数量多,因而癌细胞增殖活跃;2邻近肺组织的瘤巢或肿瘤浸润,使结缔组织水肿、纤维化、增厚等形成棘突;3肿瘤周围的生长环境如小叶间隔或血管等组织的阻挡作用;4.另一种情况是肿瘤突出部分与CT扫描层面部分相切而成尖角状改变。也称“兔耳征”“尾征”“胸膜尾征”。为肺癌侵达胸膜最直接的影像学证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