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T机的组成:CT机是由下列部分组成的:1.1电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及系统控制;1.2X射线发生及控制部分;1.3X射线检测及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部分;1.4扫描架和检查床的运动及控制;1.5图像显示、存储、传输和胶片打印等;因此,机器的故障也是和各个相关的部分相联系的。2CT机的维修流程2.1CT机虽定期维护保养检测校准,但仍难以避免出现故障。为了迅速排除故障制定一套完整的检修流程是非常必要的。出现故障后应当首先判断操作员的操作是否正确,环境温度、湿度是否合适(温度在20摄氏度至23.8摄氏度为合适,温度过高不利机器散热,容易造成机器电器元件损坏,湿度在58%RH较合适,低于30%RH则过于干燥容易产生静电打火,高过75%RH则容易造成机器腐蚀、短路及电参数改变)。还要看灰尘是否过多,有无异常声响。例1.我们通过异常声响排除过X射线管的冷却管蹭机壳问题,高速起动器内大电感脱离固定盒问题。再看计算机部份的起动自检过程是否正确。例如PICKER6000CT机起动自检过程是:将钥匙开关搬到CPU位置;磁带机读取指示灯闪亮;显示器左上角出现一条亮杠;硬盘旋转并读程序;几秒后REGULUS程序从硬盘读入计算机内存并运行;触摸屏显示如下信息:系统软件版本号,检测磁带机,检测磁盘机,启动硬盘,REGULUS程序自动给系统软件进行设置,检测并装载全部各功能板数据使之进入待命状态,系统时间设置等信息。在图像显示屏可看到启动过程中程序运行效果描述,各功能板陆续被检测并装入程序数据且完成初始化:一块CPU板(中央处理单元,安置在操作台里第零插槽内),两块MPM板(信息通过存储器,分别安置在操作台里第九和第十九插槽内),SIF板(扫描接口,安置在操作台里第七插槽),两块BP板(反投影,分别安置在操作台里第八和十一插槽内),两块EB板(扩展板,安置在十二和十三插槽内),五块AP板(矩阵板,分别安置在操作台里第四,五,十十七和十八插槽内),DIS板(显示板,安置在操作台里第二插槽内),LAN板(通讯板,安置在操作台里第十四插槽内),像机接口板安置在操作台里第六插槽内。2.2系统若能完成起动过程可知上述部分初始化正常,如能操作则运行故障描述及故障诊断程序,查看错误记录,结合故障现象分析确定故障属于下列五大类中哪类:2.2.1电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及操作控制部分故障包括CPU板、硬盘等。如计算机部份不能操作则需查电源;计算机硬件,看指示灯状况;查软件,重装系统软件,例2,开机自检中途死机,显示的字符不动,按任何键都不起作用。多次关机再开机故障依旧。重装系统软件后机器恢复正常。例3,开机时操作台没显示,各按键不起作用则:首先查电源,PQ6000CT机墙上来的380伏交流电,开关闭合后经变压器变成480伏交流电,再经过不间断电源输出208伏交流电送到操作台,但这208伏交流电受24伏回路控制,该24伏回路中串连着操作台上的系统开关和几处紧急停止开关,看指示灯状况,风扇,用万用表测量各个保险,保护装置及各路电压,发现操作台的电源开关跳闸,合闸后机器恢复正常。如不能完成起动过程,则起动自检过程中会报出错误提示,再依照错误提示修理机器。再检查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2.2.2不出X射线故障做预热,如能完成则检查准直器、滤过器、限束器。如不能完成则看报出的错误提示。查X射线控制,例4,PICKER6000CT机出现512号错误并提示操作台与扫描架通讯错误时,可进行以下步骤:查XSC板数据装载是否正常,可用指令重新装载XSC板数据。清理滑环或换碳刷。修或换XSC板、GPUC(扫描架处理单元卡)板,SIF板。例5,报2005号错误并提示:数据采集不能完成初始化,则运行FEUD(扫描器前端多项诊断)程序,选传递计数项不能通过,更换DSCC(数据顺序控制卡)板后机器正常。查高压电路;例6,PICKER6000CT机出现1012号错误时,通过指示灯看是否高压电路正常,若不正常则看高压加载控制回路:滑环,接插件,控制开关,线揽,相关电路板等。用开环有及无负载测试.闭环有及无负载测试,再结合该部分的详细流程可判断:交流电组块、逆变器、倍增器、系统控制板等。查灯丝电路;查旋转阳极电路高速起动器;查X射线管;例7,PICKER6000CT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