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口服降糖药的治疗糖尿病治疗的目标近期目标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止急性代谢并发症近期目标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止急性代谢并发症远期目标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远期目标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的以高血糖等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症候群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的以高血糖等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症候群STENO-2研究: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终点事件GaedeP,etal.NEnglJMed.2003Jan30;348(5):383-93.•综合控制指生活方式干预,及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微量白蛋白尿的药物治疗和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综合治疗012243648607284960102030405060P=0.007随访时间(月)常规治疗组(n=80):35例发生85次事件强化治疗组(n=80):19例发生33次事件复合事件发生率(%)复合事件:非致死性心梗、中风或心血管疾病死亡、血运重建、截肢2型糖尿病的治疗控制目标应具有综合性DCCT/EDIC研究:长期强化血糖控制,有益于减少微血管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1.DCCT/EDICgroup.NEnglJMed.2005;353(25):2643–53.2.EDIC.JAMA2002;287:2563–9.P<0.001相对风险下降62%非致死性心梗、中风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累计发生率(%)P=0.020.120.100.080.060.040.020.0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相对风险下降57%时间(年)常规治疗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应以血糖的持续控制为目标2012ADA/EASD声明推荐: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InzucchiSE,etal.DiabetesCare2012.publishedonlineApril19以患者为中心,即以尊重患者、体现患者意愿、需求、利益为宗旨,指导临床决策•血糖控制目标和降糖治疗须个体化•如有可能,患者应参与所有治疗决定,应关注患者的意愿、需求和价值2型糖尿病的治疗控制目标应个体化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8注*:毛细血管血糖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中国专家共识推荐:成人2型糖尿病HbA1C个体化控制目标值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内分泌代谢,2011;27(5):371-4.HbA1C水平适用人群<6.0%•新诊断、年轻、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勿需降糖药物干预者•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糖尿病<6.5%•<65岁无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7.0%•<65岁,口服降糖药不能达标合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65岁,预期生存期>15年≤7.5%已有心血管疾病(CVD)或CVD极高危<8.0%≥65岁,预计生存期5~15年<9.0%≥65岁,预期生存期<5年;低血糖高危人群;执行治疗方案困难者等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依据1.InzucchiSE,etal.DiabetesCare.2012Jun;35(6):1364-79.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征求意见稿)血糖控制严格血糖控制宽松病程短长预期寿命长短低血糖潜在风险低高主要合并症无严重已有心血管疾病无严重成人、孕妇老人、儿童少/轻度少/轻度心血管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已证实HbA1c<7.0%可减少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故推荐血糖控制目标:HbA1c<7.0%,FPG<7.0mmol/L,2hPPG<10mmol/L;3124糖尿病病史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没有明显CVD的患者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可考虑将HbA1c控制至6.5%;有严重低血糖病史,或预期寿命较短,或有显著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可放宽血糖目标值:HbA1c<7.5%-8.0%;慢性疾病终末期(如心功能NYHAⅢ-Ⅳ级、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伴转移、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HbA1c可放宽至<8.5%。高颖,等.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应用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14,53(10):833-838心血管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需重视餐后血糖ESC/EASD工作组在“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南中提到:ESC/EASD工作组在“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南中提到:当糖尿病患者在以近似正常的血糖作为血糖控制目标时,在降糖策略方面应尤其将餐后血糖纳入考虑范围。-有证据表明餐后高血糖升高增加CVD事件的发生率;-严格控制餐后血糖则有可能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伴或不伴有CVD病史)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TheTaskForceondiabetes,pre-diabetes,andcardiovasculardisease...